G20峰會前互動 中日韓關係微妙

人氣 1486

【大紀元2016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史軒之綜合報導)近期,朝鮮核試驗、中日東海紛爭、「薩德」入韓之爭,令東北亞局勢持續緊張。上週中日韓3國外長在東京會晤,中日、中韓官員還進行雙邊會談,同時又有日本官員訪華,令3國關係在即將到來的杭州G20峰會前出現微妙的變化。

王毅赴日 谷內訪華 中日關係現緩和

8月24日,朝鮮發射潛射導彈的當天,中方外長王毅、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外長官尹炳世在東京會晤。王毅和岸田文雄雖然在東海與南海問題上各說各話,但都表現出改善雙邊關係的意願。王毅也與自民黨幹事長、親華派二階俊博進行會面。

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信、國家安全局長谷內正太郎訪華,會見了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國務委員楊潔篪,並與中方協調下月杭州G20峰會安倍與習近平的會晤。

外界分析,王毅訪日和谷內正太郎訪華相呼應,中日關係出現了緩和勢頭。這種緩和是因雙方各有所需。

對中方來說,在薩德入韓、中韓關係陷入僵局之際,需要與日方緩和一下關係。明報刊文指,杭州G20峰會上,中方也希望日方配合,不要在會上和會後的共同聲明中提及南海問題;對日方來說,也希望中方的海警船和漁船在釣魚島海域減少或停止滋擾,安倍也希望在杭州與習近平舉行峰會,更希望年內成功舉行中日韓3國首腦峰會,為其外交成績加分。

文章還指,現在看來,中日雙方似乎達成默契,王毅稱前段時間釣魚島的緊張局勢「一是漁汛,二是炒作」,暗指中方將停止漁船攻勢,安倍也很可能在杭州與習近平會晤;作為交換,日方將不會在G20峰會上提起南海問題。

至於今年秋季李克強是否會赴日出席3國峰會、日方未來是否會在南海問題上降低調門,仍需觀察。

中韓關係

韓國近期批准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引發中共反彈,中韓關係急轉直下。但王毅和尹炳世兩人會面時,都表達了中韓願繼續對話的意願,也都聲稱薩德問題並非雙方關係的全部,不過,雙方在薩德問題上仍有很大分歧,目前看不到有任何迴旋餘地。

東網刊文分析,朴槿惠去年出席了習近平的「九三」大閱兵。基於對她支持的銘記和中韓關係的重要性,習近平應會在G20峰會期間與朴槿惠會面。一次會面雖不能解決薩德帶來的麻煩,但至少能增進中韓之間的了解和溝通,防止雙方關係雪崩。

但習朴會能有多少成果,有待觀察。

日韓關係

至於日韓關係,最大的障礙仍是歷史遺留的慰安婦問題。

雖然日本向韓國慰安婦支付了10億日圓的慰問金,向其作出了金錢賠償,但卻一直不願道歉,且向韓國施壓,要求挪走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對面的慰安婦雕像。但韓國能否滿足日方這一要求,還取決於韓國國內民意所向。

有分析指,儘管如此,安倍仍希望在杭州G20峰會期間與朴槿惠舉行峰會,為自己的外交成績加分。

中日韓歷史與現實矛盾交織

在歷史上,中韓兩國都曾遭受日本的侵略。今年「8‧15」日本投降紀念日,安倍和新任防相稻田朋美都未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日方還向韓國慰安婦提供慰問金,這有助於緩和與中韓間的關係。

從歷史因素來說,中韓雙方曾因朝鮮戰爭(1950年至1953年)而互為敵手,但自1992年兩國建交以來,雙邊關係獲得長足發展,韓方還多次將中方在朝鮮戰爭中陣亡官兵的遺骸歸還中方。

而3國間的現實安全和地緣政治矛盾,則比歷史矛盾複雜得多。日韓則同為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在安全上依賴頗深,又都受到朝鮮的核武與導彈威脅。傳統上,中日在東海和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存在複雜的矛盾糾葛,在南海仲裁公布前後,日本還介入南海問題,對中方構成挑戰,而中方也向釣魚島海域派出大批海警船和漁船,雙方火藥味日濃;韓國原本對中共向朝鮮施壓去核寄予希望,但後來對其表現大為失望,於是同意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上世紀90年代,中日韓3國關係曾有過一段相對穩定的合作發展期。進入21世紀,該地區相繼發生一系列事件,如朝鮮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射、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日本領導人頻頻參拜靖國神社、中方開發東海油氣田、日方將釣魚島國有化等。外界分析,這促使東北亞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中日韓3國關係也隨之演變成現在這種局面。

明報分析指,作為東北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朝鮮未來的舉動對中日韓3國關係影響巨大。平壤未來的核試驗和導彈技術研發,或對中韓關係的走向起著決定性作用。#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上海G20無果而終 中共多個舉動異常
杭州將開G20會 酒店說明書曝公安監控手段
顏丹:「不讓一粒不安全的米進入G20峰會」?
官員稱不讓毒米進G20 網民:都在百姓餐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