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菌多地肆虐 快速「吃掉」感染者

人氣 16984

【大紀元2017年03月14日訊】最近,一類俗稱「食肉菌」的高致命混合菌在多地肆虐。先後有柬埔寨少女、香港警察,以及香港一名老人相繼感染,其中二人死亡。據瞭解,「食肉菌感染」死亡率極高,一旦細菌通過傷口進入人體,便會快速將感染者「吃掉」。

近期頻發食肉菌感染病例

據《蘋果日報》報導,香港新界將軍澳警署36歲的陳姓警察,2月中旬騎機車時,突然感到腳部紅腫不適,而且範圍不斷擴大。在向醫院求診後,醫師診斷為肌肉痛症,並開了消除肌肉發炎的藥物,讓其回家休養。

不料陳某返家後,腳部仍然疼痛紅腫,並且出現持續發高燒等癥狀,之後臥床不起。家人只好再次將陳某送醫急救。

醫生在進行詳細檢查及臨床診斷後,懷疑陳某患上了創傷弧菌感染導致的壊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感染」),建議截肢保命,但當晚陳某病情急速惡化,凌晨2點不治身亡。

近期另一位因食肉菌感染而死亡的,是香港一位八旬老翁。

據報導,八十一歲的廖伯去年12月15日突然口齒不清;16日,因咽喉痛到醫院急診求醫,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僅獲處方消炎止痛藥和喉糖離開。

不料,17日早上,廖伯呼吸困難,頸部腫漲,虛弱到無法進食,被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室,醫生為其安排插喉,以助呼吸。

家人當晚發現廖伯頸部出現三寸長紫色橫痕,不過因為並非傷口,沒有在意。不料第二天醫護人員發現廖伯頸部被紫黑色覆蓋,便為其進行清創手術切除壞死組織,但「未知菌種類」在手術期間擴散速度極快,加上廖伯多個器官衰竭,最終無力回天。

事後醫院證實,廖伯是感染了俗稱「食肉菌」的壞死性筋膜炎死亡。

「食肉菌」有多可怕

食肉菌,又稱為噬肉菌,並非單一細菌,而是指會引起「壞死性肌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最常見的有化膿鏈球菌、創傷弧菌、金黃葡萄球菌等。

「食肉菌感染」並非指細菌真的「食肉」,而是指細菌透過傷口,入侵皮膚深層組織甚至筋膜,引起皮下組織、皮膚和筋膜壞死。

由於「食肉菌」專「吃」脂肪和筋膜,並且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能迅速產生大量毒素,侵蝕身體組織,如果不及時清除,細菌會從內部將患者「吃掉」。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柬埔寨一名18歲少女,去年12月到牙醫診所拔牙,懷疑在口腔內的食肉菌經血管,傳到她的臉部。短短幾個月,少女右邊臉幾乎遭食肉菌完全蠶食掉。如今更是瘦到只剩下38公斤,健康每況愈下。

去年11月,廣州珠海一名七旬老人,在殺螃蟹時被鉗傷,沒有對傷口及時處理,結果被食肉菌感染,患上了壞死性筋膜炎,雖然緊急做了截肢,仍然在3天後身亡。

醫生指出,食肉菌的可怕之處就是毒性太強,抵抗力差的人根本無法抵禦。它在人不經意時就襲擊到人的體內,可能是你在花園裡割草時不小心劃破傷口的時候,也可能是在你洗蝦子,被蝦鉗戳了一下手的時候,甚至是被一些微小昆蟲叮咬,食肉菌都可以從這些小小的傷口進入人體吞噬著生命。

這種病菌非常容易在海鮮上出現,垂釣、潛水或是在街市買海產,都有機會感染食肉菌。因此醫生警告,如果不小心被買回來的海鮮弄傷了手,切記要馬上用消毒藥水清潔。

感染食肉菌個案上升

令人擔憂的是,食肉菌感染病例上升。

《鏡報》去年8月報導稱,食肉菌病毒正在澳洲地區擴散著,專家統計,將近數千人有機會遭受感染。

《新華網》2015年7月援引外媒報導消息稱,英國公共衛生局發現,在過去17年,當地感染甲型鏈球菌隊個案急增,在部分嚴重個案中,病菌變種成致命的食肉菌,能夠入侵人體組織,令患者染上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高達25%。

報導稱,除了英國外,日本、加拿大、法國及瑞典感染食肉菌個案亦出現增長趨勢。#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加拿大衛生部:服阿瓦斯汀易得食肉細菌病
刺到鐵釘  華州少年感染食肉菌
佛州再報海水食肉菌死亡 官方發警告
自家後院被蟲咬一口 加國女子慘遭切乳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