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鋼筋混凝土分手吧!新式木構更有看頭

人氣 17114

【大紀元2017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台灣林木面積覆蓋率超過國土面積的六成,但木材自給率不 到1%,鋼筋混凝土(RC)建物佔比96%以上,甚至還開放業界開挖國家公園,堪稱木構沙漠。而水泥業者近日搶在修正《礦業法》前超速獲得展延,讓關心在地環境的獲獎建築師孫德鴻憤而退回台灣建築界四大獎之一的「遠東建築獎」。

以熱傳導係數相比,鋼筋混凝土僅有木構造的1/12,因此鋼筋混凝土建築冬冷夏熱,即使在水泥叢林中,木材仍是許多建築人喜愛發揮的材料,在歐洲的醫院、學校、游泳池、公共建築、甚至橋梁等公共建設,都能見到新式木構的身影。而美國、加拿大使用板英尺木板(又稱2×4)造屋,歷史也超過百年。

鋼筋混凝土建物可說是碳排放量最高的產業,因主要原料水泥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耗用大量的煤、電等能源,施工過程也會產生粉塵等汙染。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主義對建築的浸蝕,鋼筋混凝土建物大行其道,各國紛紛以其為先進代表,傳統建築工法陸續流失。

歐美發展木構 逾百年歷史

東方傳統的經典建築一直都是木構,除了平民屋舍,大戶人家、宮殿、廟宇精選各地木材,經過澈底的乾燥加工浸油等工序,搭配精巧的斗拱設計,進行防震;而為了防災,宮內的各宮各殿平日均備有許多大型水缸,無事養魚植蓮,消磨閒日,有事則能迅速救災。

高雄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啓仁兼任該校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主任。(謝平平/大紀元)
高雄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啓仁兼任該校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主任。(謝平平/大紀元)

至於歐美建築則在近幾年對木構進行大面積的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主任陳啓仁表示,發展木構的背景起源於歐洲每年均要對人工林進行大規模的雜木疏伐,這些雜木直徑不大、且大小不均,為了充分利用,將其加工成集成材(又稱膠合木、膠合梁,Glued Laminated Timber;Glulam),是目前超過30米等大跨距設計的主要材料,在歐洲許多運動場館皆可見到,「集成材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

而CLT(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工法;Cross-Laminated-Timber)則是在這20年內發展成熟的工法,經過處理後,具有耐候、1小時耐燃、防白蟻等功能,組裝簡易、無需內裝是其最大優點。完成建物形似鋼筋混凝土,因此在1995年開發成功後,歐洲接受度很高,並有逐漸普及的風氣。

建築師洪育成解釋鋼筋混凝土與CLT在設計上的不同。(謝平平/大紀元)
建築師洪育成解釋鋼筋混凝土與CLT在設計上的不同。(謝平平/大紀元)

以設計木構造聞名的建築師洪育成指出,經常出現在電影中的美國木屋,業界慣稱「2×4」,因為板材斷面為2英吋X4英吋,其與上述兩種歐洲木構系統不同;但實際運用也超過百年,發展十分成熟。

混合使用 發揮最大性價比

「台灣因為市場小,對歐美的木構使用認知有限,十分可惜。」陳啓仁表示,奧地利幾乎成為CLT原鄉,從醫院、體育場館、瞭望台、公共建築等都可以見到CLT的身影;並進而帶動該國的林產加工、營建、結構設計等產業;近年更有舊建築增改建也使用CLT,或設計時採用混合樓板,加強機能者皆有。

在原公賣局改建為嘉義市美術館的設計中,王銘顯以CLT外牆替代原外牆,不但減輕建物重量,也統合了鄰近3棟建築的立面。他表示,原先的鋼筋混凝土外牆12公分中,需拉水電管線、綁鋼筋,之後上內外模板、灌漿,末了進行防水工程與貼磁磚等,以CLT外掛牆工程代替,可省下一半工期,並可直接吊掛,無需搭鷹架,相對安全。

而在集成材、2X4、CLT等新式木構當中,力學表現佳的CLT被陳啓仁斷定為新建材的後起之秀;但擅長設計公共建築的建築師廖偉立則認為,CLT與鋼筋混凝土相比,每坪營建成本仍嫌稍高,其主要原因為目前台灣CLT的量體尚顯微小,且必須進口材料,因此造價較高,與歐美相反。

RC建築產業能持續否?

「木之家的種子」發起人之一、建築師王銘顯。(謝平平/大紀元)
「木之家的種子」發起人之一、建築師王銘顯。(謝平平/大紀元)

台中有個推廣木構建築的團體「木之家的種子」,建築師王銘顯是發起人之一。他跟隨日本知名建築師團紀彥多年,曾負責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與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的改善工程。

王銘顯與團紀彥討論最多的是現代主義下的鋼筋混凝土建物。團紀彥認為,「現代主義蓋的每棟房子都很漂亮,但放在一起,就很糟糕。因為它很少從都市景觀的角度來考慮,只強調機能。」

「因為社會當時講究的是大量與快速。」建築形式與社會發展脈絡息息相關,講究細節的木構敗下陣來,技術不深的鋼筋混凝土建物從美國到非洲,從南美到台灣,一棟又一棟,各國的建築傳統工法逐漸消失,「包浩斯只講美學、講感覺,所以很多建築師不會畫細部施工圖,也是這樣教育教出來的。」王銘顯十分不以為然。

目前,全台灣有3棟CLT建築,不但令國際刮目相看,更吸引了東南亞國家的官方前來為國民住宅取經。陳啓仁認為,政府若從公共工程做起,規範得標者進行低碳建築,並加強公部門對新式木構材料屬性的認知,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機會非常大。

CLT建物贏在組裝簡單。(台灣森科提供)
CLT建物贏在組裝簡單。(台灣森科提供)

》新式木構建築

・新阿里山車站建築(2007,台灣)
・9樓倫敦住宅(2009,英國)
・溫哥華冬奧滑冰場(2010,加拿大)
・UBC大學地球科學大樓(2012,加拿大)
・10樓墨爾本出租公寓(2012,澳洲)
・慶應型共進化住宅(2014,日本)
・14樓卑爾根公寓(2015,挪威)

興建中:東京奧運主場館(2020)、台灣南投樹德夢工廠(2018)

責任編輯:羅令尹

相關新聞
分析發現 在加拿大租房難有多嚴重
報告:珀斯周租低於400元房源幾近消失
大多倫多5月庫存激增 買家異常稀少
珀斯房市持續火熱房源急缺  精明買家打出同情牌擊敗對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