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醇:岳飛〈五嶽祠盟記〉賞析

作者:唐蓮
岳飛像。(公共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88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岳飛〈五嶽祠盟記〉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荒夷,洗蕩巢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今又提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

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喋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

河朔岳飛題

【賞析】

這是作者(岳飛將軍)轉戰途中,題寫在宜興五嶽祠牆壁上的誓詞。建炎四年(1130),金兵再次進攻常州(今江蘇常州市)。岳飛率部迎敵,六戰六捷。金兵統帥兀朮,逃回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岳飛在牛頭山設埋伏,出奇兵大破金軍。兀朮逃竄淮西,岳飛乘勝收復了建康城。

此文披肝瀝膽,豪邁雄健,充滿強烈的感召力量。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文章在對從軍以來的戰鬥經歷的回憶中落筆,氣勢極壯。「中原板蕩,夷狄交侵」寫出當年中原地區異族侵擾,社會動亂的局面。〈板〉、〈蕩〉是《詩經•大雅》中的兩篇,是反映周代動亂的,後世就用「板蕩」二字,形容社會的動亂。作者正是激於民族義憤,投身抗金救國的事業。「發憤河朔,起自相台」兩句互文見義,說自己從河朔相州的家鄉奮起參軍。河朔:指黃河以北的地區。相州:亦稱作相台,是因為後漢時曹操在此地建築了銅雀台的緣故。古代男子年至二十要束髮加冠,表示成年。岳飛從軍在宣和四年(1122年),剛好是加冠的年紀。他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已經身歷二百多次戰鬥。雖未能盡如人願.也可以稍慰我心了。筆觸所至,洋溢著一個愛國將士的自豪之情。

接下來,以「今又」二字提起,轉進一層,四個短句簡括地寫出收復建康一戰。「一旅孤軍」:言軍隊數量很少。《宋史.岳飛傳》謂「(建炎)四年,兀朮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可見這次戰鬥是從宜興起兵的,所以這裡說「振起宜興」。在上面一段中,一面回顧戰績,寫「發憤河朔」,寫「振起宜興」;一面又時時以尚未實現的遠大目標自勉,恨「未能遠入荒夷,洗蕩巢穴」,「恨未能使匹馬不回。」這樣就表達出奮勇進擊的強烈願望,在寫作上也是在為下文正面立誓層層蓄勢,使之顯得更其有力,增強了修辭效果。

「故且」一轉,立下誓言:首先「養兵休卒,蓄銳待敵」;隨即「喋血虜廷,盡屠夷種」;最終實現「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的抱負。本文處處表現了高昂的愛國熱情,表現了消滅敵人、恢復中原的決心和信心,讀來令人鼓舞。

這篇文章,以氣勢見長。全文一氣貫注,奔瀉而下。作者選擇了許多有氣魄的語詞,又用以四字句為主的整齊句式。比如:「遠入荒夷,洗蕩巢穴」,「建康之城,一鼓敗虜」,「喋血虜廷,盡屠夷種」等等。字字有力,句句鏗鏘,對表現作者的性格和襟懷起了很好的作用。世間廣泛流傳的〈滿江紅〉詞(「怒髮衝冠」)也抒發了與本篇相同的情懷。本文也從這一方面,再現了岳飛偉大的愛國精神!@*#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人李白有遠大的抱負,一直懷才不遇,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孤寂苦悶。但他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不沉淪,不合污,一直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在他的詩歌中多有歌頌太陽、吟詠明月之作。這首詩是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
  • 官況甜, 公途險, 虎豹重關整威嚴。
  • 這位勢利者,很有機謀,頗善鑽營,所謂「苟苟營營,直上青雲」,就是此種人物。你看他,時來運至,青雲得路,「腰纏十萬」,有錢得很;「鵬搏九萬」,乘勢得很;「揚州鶴背騎來慣」,官運亨通,逍遙得很!
  • 詩的首聯第1、2句,「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明確表明其志在推翻滿清的邪惡統治(斬邪),解除人民的痛苦。
  • 數十年的時間,千萬里的空間,被詞人壓縮在寥寥數十字之中。而社會從相對安定,到動盪離亂、劫後荒涼的演變過程,也被壓縮在少年的浪漫生涯、壯年的流離哀愁、晚年的悲苦淒涼這三幅畫中。
  • 這首小令,寫「俺」愛勞動「不羨榮華」,生活得自由如意;而「恁」(您,指貪官)一味追求高官厚祿、到頭來卻沒有個好結局。
  • 詩的風格沖淡秀麗,寫景中蘊含著比興寄喻。在盛唐時,此詩已傳為山水詩的名篇,是常建的代表作之一。到清代更受到「神韻派」的推崇。
  • 夜已深了,有人「獨」臥江樓,思緒萬端,百感交集,夜不能寐。此人為甚麼睡不著呢?這是因為他心懷家國之憂,有一種「國已不國,家已不家」的難遣之愁。
  • 喻說:人生在世如行船,順逆快慢皆由天。人應該順天應命,道法自然,隨遇而安,知足常樂。以舟的沿洄不定,比喻人無力回天,不可逆天意而妄為!
  • 李白在此詩中,反映出一種既輕視功名利祿,又覺得機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尾聯二句:「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揭示出:人生在世,貪圖功名富貴,是不牢不穩,非久非長的不實之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