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解密中國經濟

人氣 14666

【大紀元2017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高亦清報導)近日,有專家表示,大陸始終沒有建立起現代國家的硬約束的國家會計制度,所謂金融去槓桿,實際上背後的風險根源都是財政。

近日,《華爾街見聞》援引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煜輝6月25日在南開金融(廣州)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的講話指,當前中國大陸國民經濟的四個部門中,政府加槓桿的動力是最強的。建設攤子鋪的很大,到處需要錢,全是釣魚工程,全是剛性的信用需求。現在就是一個局,所有人都在和央行對賭。

劉煜輝說,今天的金融去槓桿,看上去似乎風險都集中在金融領域,但實際上背後的根源都是財政。「我們講傷於財政,毀於金融,地方政府沒有約束地債務擴張,軟約束的財政,最後壓力都以金融風險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是中國大陸今天的經濟。」

劉煜輝表示,中國大陸就是一個高度信貸依賴型的經濟體,經濟增長、貨幣量和槓桿率,這三個東西是綁在一起的。現在信用要收縮,由貨幣帶來的漲價因素就消失,周期的股票就漲不動了。今天信用債的發行利率達到9.3%,股票市場哪有不跌的。

劉煜輝認為,當前資本市場的靈魂是加強監管,讓過去在灰色通道中運行的東西見陽光,打擊內幕交易。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轉型重構,對資本市場而言,映射的就是產業整合併購和重組,要麼提高行業集中度,要麼轉移給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

同時,把寄居於海外的那部分中國新經濟資產引回國內,讓大家有一個全球性資產能夠去投,這部分的體量占A股市值的20%,讓大家有一個選擇的機會。

大陸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此前,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融資網專欄作家段紹譯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實際上已經出現了金融危機。具體表現一是房地產泡沫非常嚴重,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二是互聯網金融陷阱,存在很大的泡沫,這對中國大陸的金融業造成巨大衝擊。他說,其實去年已經爆發很大的金融危機,民間借貸幾乎全軍覆滅,哀鴻遍野。全國各地民眾因此損失巨大,上訪維權此起彼伏。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認為,金融領域的問題還有,人民幣發行量到3月底達158萬億,比十年前增長了三倍,說明通貨膨脹很嚴重;去年年底外匯儲備減少到3萬億美元左右,今後一段時間內,外匯儲備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大陸走向國際市場的外匯從哪裡來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中共前財政部長樓繼偉4月21日表示,大陸最大的威脅是過度槓桿化。目前整體的槓桿率是250%,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達到了160%,因買房等原因,近兩年居民槓桿率(即居民負債率)也上升了近50%。

樓繼偉認為,化解金融風險是現實問題,但去槓桿也不能過快,否則會出問題。貨幣政策適度緊縮一下,股市、債市馬上雙雙下跌,說明金融體系很脆弱,所以去槓桿需要一個過程。#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大陸當局加緊動作 收緊金融槓桿引導資金
分析:中國實體經濟嚴重脫實向虛
中共債務危機發酵 加劇國際投資者擔憂
分析:影子銀行擴大 中國債務泡沫風險未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