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醉風箏

作者:青松

沒有高飛的風箏,轉圈也轉出了自己的精彩。(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 ,

今天天氣不錯,帶孩子去放會兒風箏。

大概是風力不穩,風箏起起落落的,不管我怎麼小心翼翼,風箏還是往下栽。前一刻還飛得好好的,突然就頭轉向下,飛速地往地上衝。

不遠處還有人放風箏,他們的風箏則穩穩的。我們的風箏上上下下七八次了,他們的卻是穩步上升。折騰到最後,我們的風箏又栽倒在地,他們的風箏已經飛得很高。

放風箏嘛,本來就是娛樂,帶著孩子在戶外活動一下。風箏是否飛得起來、到底能飛多高,實際並不重要。但是,當有人在同一片天地放風箏,我們的起不來,他們的能飛很高時,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我忍不住開始對比、分析,要搞清楚為什麼。

我觀察到,他們家的風箏尾巴長。我想,大概尾巴長更容易保持平衡吧。正這樣想著呢,突然聽到孩子說:媽媽,咱們家的風箏喝醉了嗎,怎麼老摔呢?孩子一邊說著一邊笑,覺得我們風箏不停地掉下來是很好笑的事,就像喝醉酒的人站不穩一樣。

聽了孩子的比喻,我也笑出聲。是啊,誰說風箏一定要高高飛起才好?像我們這個有些調皮的風箏,也有好玩兒的一面,能把孩子逗得那麼開心。而我卻只想著怎麼讓風箏飛高,看到人家的風箏飛穩了,又開始思考我們的風箏到底哪裡出了錯。

我和孩子對話的空兒,我們的風箏又來了一個回合,飛上去一點兒,然後忽地栽下來。孩子高興地又跳又叫,說:哎呀,這風箏醉的!看著孩子那麼快樂,我不再多想,只是盡力放好風箏,風箏飛不起來也無所謂,醉風箏自有醉風箏的樂趣……@#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遙遠的北極圈內,一位柔弱的女子和她的妹妹一起,用堅忍與善良,演繹了一段現代「劈山救母」的傳奇。
  • 1993年出品的電影《藍風箏》由蕭矛編劇、田壯壯導演,在大陸被禁止公開放映,至今已有二十餘年。影片從「兒子」鐵頭的視角出發,呈現了1953年至1967年的歷次政治運動,聚焦陳樹娟一家在運動衝擊下的遭遇。
  • 江面布滿粼粼波紋,細看發現他是用毛筆以中鋒一上一下、很富韻律感地把水波描繪出來,似乎這樣才足以反映風勢緊冽的吹拂,也營造出江面森森遼濶、大自然威嚴得令人摒息的一面。
  • 我們戴上那樣昂貴的首飾,肯定要格外注意姿態儀容。即便快樂,其中也夾著小心翼翼。相比之下,女兒戴著這最廉價的首飾,是笑得毫無保留。最開懷的笑,最純粹的快樂,是不需要花一分錢的……
  • 小心翼翼捧出精裝厚殼相冊,沉甸甸的分量,是洛杉磯法輪功學員們萬金不易的珍貴回憶。
  • 英國倫敦的御苑(Royal Parks)是對公眾開放的皇家園林。 現位於大倫敦地域內的御苑有八處,總面積大約2,000 公頃。其中,海德公園和相連的肯辛頓花園、綠園、攝政公園和聖詹姆士公園分別是倫敦市中心最大的綠地。灌木公園、格林尼治宮苑和裡士滿公園基本位於倫敦郊區。
  • 同樣都說是「信任」,卻有大相逕庭的兩種面目,可見它們的意涵並不一致。顯然,前者信任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她患得患失、戒慎恐懼,生怕吃虧、遭受損失,非常缺乏安全感,但是其情可憫,應給予諒解。後者則是發自內心的信任別人,她隨遇而安、從容自在,那份滿足、愉悅,是最好不過的收穫!
  • 「有人懷念的靈魂,未曾真正離開。」 「如果,生命的終點,不是終點?」 某日清晨,密西根州小鎮「冷水鎮」,電話一通接一通響了。來電者說,自己是從天堂打來的。 難道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奇蹟?抑或只是一場殘酷騙局? 奇異來電的新聞流傳開來,外地人紛紛湧進鎮上,想要一同見證
  • 有一回朋友在臉書上問我:「這咖啡味道如何?」我微怔了一下。儘管我多愛咖啡,卻沒有太敏銳的舌尖去評估咖啡豆的優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