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3天破堰泄洪 雲南水電站被疑「無價值」

人氣 2812

【大紀元2018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劍宇綜合報導)雲南在建的回龍山水電站,截流儀式三天後就破堰泄洪。該水電站屢遭質疑、舉報,近日官方予以回應,再次引發人們關注。

回龍山水電站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像明鄉境內,電站裝機容量為11.3萬千瓦,項目總投資為12.5億元人民幣,是雲南省「四個一百」及西雙版納州「四個一」重點建設項目。

回龍山水電站去年11月22日截流,但三天後,勐臘縣縣委宣傳部在通報中稱,暴雨形成「二十年一遇」的洪水,而回龍山水電站截流工程僅採用五年一遇的防洪標準進行設計,因此當地政府對水電站做了破堰處理。在當地民眾疏散過程中 ,一老人墜台階身亡。

此前,回龍山水電站曾遭環保組織多次舉報:「將導致珍稀淡水魚類的洄游通道被阻隔」、「中國整個西南地區近五年來最大規模的毀林行為」、「將淹沒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等等。

據陸媒澎湃新聞24日報導,日前,雲南省環保廳、林業廳,西雙版納發改委、林業局等部門及該水電站業主、雲南華潤電力(西雙版納)有限公司等針對上述質疑和舉報進行了回應。但回應並沒有消除質疑。

被指「三無」水電站

有網民質疑,裝機容量僅為11.3萬千瓦的回龍山水電站,違背了雲南省嚴格限制中小水電資源開發的規定。2016年7月,雲南省規定原則上不再開發建設25萬千瓦以下的中小水電站;已經核准但兩年內尚未開工建設的中小水電站,原項目核准文件自動失效。

水電站項目方回應稱,回龍山水電站不屬於違規建設項目,所有審批完成於「叫停」前。在雲南省政府發文之前的2015年10月,回龍山水電站已正式開工建設。

但問題是,為何2016年雲南省發布限制小水電項目的文件後施工仍在進行?

陸媒《新京報》曾就此評論說:為追求政績而罔顧現實變化,這堪稱現代版的刻舟求劍。

評論認為,回龍山水電站根本沒有多大的水利價值,相反,關鍵時候它可能還是個禍害,還危害當地珍惜的野生魚類,而且雲南早已不缺水電;一個要水利價值、無水利價值,要生態價值、無生態價值,要經濟價值、無經濟價值的「三無」水電站,其實真不如不建。

水電站的環境危害能否消除?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是大陸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這裡的野生魚類占全國總屬數的40%。而回龍山水電站選址瀾滄江的一級支流南班河的小黑江段,該水電站的淹沒區緊鄰勐養保護區,而勐養保護區等五個子保護區一同組成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班河本來是瀾滄江眾多支流中唯一沒建水電站的江。國家環保總局(現環保部)曾在多個文件中明確要求,「補遠江(南班河)不再開發水電站。」但西雙版納州在南班河上建立州級的羅梭江魚類自然保護區後,就規劃了針對南班河的六梯級水電站開發方案,目前削減為回龍山等兩個梯級水電站。

水電站項目方回應稱,雲南省農業廳組織專家對回龍山水電站水生生態影響評價進行了評審和批覆,具體評價結論為影響有限。

而許再富教授(中國科學院終身教授、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原園長)撰寫的關於回龍山水電站生態保護的專家意見函,則對水電站環評表示質疑,認為其未能就建站對當地熱帶雨林、魚類多樣性等的破壞嚴重性做出合理評估,當地權威單位專家也均未參與該環評。

許多專家和網民認為,回龍山水電站項目將對瀾滄江流域洄游魚類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瀾滄江中的不少魚類都是洄游產卵的魚,它們溯江而上,在激流險灘中找到世世代代的產卵場,然後繁衍生息,但水電站和大壩對它們而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檻。「哪條支流上建起來水電站,那裡洄游的魚幾年後就沒了,只能靠增殖放流來苟延殘喘。」

關於魚洄游的通道被阻的問題,回應稱,設計了魚類增殖放流站建設項目。

而周卓誠對此憂心不已。他一直研究淡水魚類及生物多樣性,此前是中國漁業協會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他說:「如果南班河上也建了水電站,以後增殖放流的魚的親本去哪裡找呢,還怎麼做增殖放流呢?」

此外,回龍山水電站建設將淹沒16.87公頃熱帶雨林。該熱帶雨林具體為絨毛番龍眼林群系或植物群落。淹沒區砍伐的林木包括多種國家二級(II)保護植物,如四數木、千果欖仁、粗枝崖摩、紅椿、勐侖翅子樹等。

而中國境內的原始熱帶雨林少之又少。在所有的森林類型中,熱帶雨林擁有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中國境內僅在海南和西雙版納等地有零星的分布。

有人質疑,對於一個無甚經濟價值的小水電站,值得付出如此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嗎?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利益交換和利益掠奪?#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國雲南水電工程威脅鄰國
中共又一愚蠢工程上馬 都江堰將永遠消逝
雲南撫仙湖底建築疑是東漢古城
高速路直穿保護區  雲南野生大象覓食涉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