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節氣】秋末霜降 華夏寶典看養生保健

作者:容乃加
對應大自然的四時規律變化來養生,是華夏文化的智慧。(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63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2018年「霜降」在公曆10月23日19:22:18交節氣,為期十五天。

霜降臨,西風急奏秋天的尾聲,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了。夜裡氣肅降寒露,在地面若遇到更冷的空氣,則凝結成白色細小的霜粒,這就是霜降節氣的物象。

二十四節氣霜降

俗語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因為寒氣全來報到了,見《禮記.月令》記載:「霜始降,寒氣總至。」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詩人說「山山抹寒色」、「霜降向人寒」,寒氣將大自然和人體抹遍。

結霜了!(pixabay)

霜降來臨!在動植物身上,我們看到迎冬的準備行動。古代《逸周書.時訓解》記載霜降三階段物候:「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豺獵獸準備冬天的糧食,草木搖落生命復歸大地休養,霜降最後五天,蟄蟲都準時待在洞穴裡將啟動冬眠機制。對應大自然的四時規律變化,人類養生當然也不能輕忽喔!

華夏寶典看霜降養生

對應大自然的四時規律變化來養生,是華夏文化的智慧。(pixabay)

俗語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黃帝內經》這部華夏養生寶典,揭示人的養生原則,就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秋天「養陰」就效法了天地陰陽變化,而養生方法要「和於術數」,簡單的說,就是要以自然規律為依歸。《黃帝內經.素問.四大調神大論》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秋天是秋收的季節,而人體的氣血也是往裡走的季節,開始由外向內收,所以人體養生也要養收、養陰,不讓身心神勞累、津液耗洩。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教導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霜降在深秋,五行屬金,順著大自然的節奏溫暖過深秋,放下得失之心,心境開朗,外邪就不容易侵犯,那麼秋天脆弱的肺氣自然也就清淨了;心神平靜寧和,那麼就能避開肅殺之氣。這一來,人的身心就能和秋天的容平之氣融合為一,生活也就圓融康樂。

霜降保健

1. 霜降保健原則 順應自然

晚秋肅殺、寒氣侵人,秋的金氣傷肺。表現在臨床病症上,容易罹患咳嗽、呼吸道毛病、心腦血管急症和腹瀉、胃炎、胃潰瘍等消化道疾病。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師提醒人保健之道,於外要添衣保暖全身,於內要重潤肺、保暖腸胃,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

晚秋的生活作息延續早秋、仲秋的早睡早起,但是老年人、患有腸胃疾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特別注意,早上出門運動則要緩緩時間,不要犯晨寒。

運動也以順應自然規律的養收為好,避免激烈和過度運動。中醫師林貴建議以「調氣調神」為主的氣功,使人體上下氣機貫通,以增強肺臟的功能,抵禦秋燥之氣的侵犯,避免激烈運動的大汗淋漓,造成津液外泄。

中華文化養生原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pixabay)

2. 霜降飲食 潤肺健脾養胃

中醫師說,霜降飲食強調潤肺和健脾養胃為原則。

霜降乾燥,呼吸系統的病症好發,所以要潤肺。「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肺和大腸都屬於金,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裡,人體內負責運化空氣的是肺,負責傳導食物的是大腸,器官和經絡也相通。所以,潤肺可以調整皮毛粗燥、乾裂等狀況,也可改善排便問題,讓一身水潤又舒暢。

霜降節期,胃功能旺盛起來,也是胃炎、胃潰瘍的好發季節,所以要重視健脾養胃。健脾養胃也是迎寒冬強健身體衛氣的前線。生冷的、堅硬的食物,或是讓身體燥熱的辛辣食物,都是深秋養生的禁忌。

3. 霜降宜平補 粥養生是上選

粥品是霜降平補上饌,菜粥健胃益脾。(容乃加/大紀元)

霜降時節宜平補,藥補不如食補。中醫有「春升補、夏清補、長夏淡補、秋平補、冬溫補」的主張。霜降仍然有秋燥之氣,所以要平補尚不宜溫補。健脾養胃、養陰潤燥的粥品是現代生活中平補的上選,因為粥的作法簡便、效果又好。

古代華夏中醫都推薦,粥是很好的平補養生食饌,米粥的暖胃、生津效果好。《本草綱目》引用張耒《粥記》說每天清晨起來吃一大碗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良」。吃對了食物,保健養生效果相加乘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古方有用藥物、粳、粟(*小米)、粱米作粥,治病甚多。」並列舉了常食的粥品。例如:葵菜粥、百合粉粥、菜粥、松子仁粥都很適合霜降時節的平補。

早餐吃一碗鮮美爽口的熱粥暖胃暖身(彩霞/大紀元)

4. 霜降茶飲助活力

張若偉中醫師建議「參耆溫陽飲」作為霜降節氣茶飲,用黨參、黃耆和當歸來溫陽補血、改善循環,適合氣血不足、容易手腳冰冷者。

據《本草綱目》記載,參、耆有解脾胃困倦的功效,參、耆和當歸,能瀉心火、助元氣,也能止痛。

參耆溫陽飲的作法:

藥材:黨參9公克、黃耆9公克、當歸9公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保溫杯中,沖入1000c.c.熱水,燜5分鐘。待涼一點即可飲用。隨三餐飯後各飲一杯。

這茶飲很適合現代忙碌的生活,用保溫杯就可作。

5. 霜降按穴道 簡易保健

進入霜降節氣,自己按摩自身穴道可以保健。例如,按、捏、揉雙手虎口上的合谷穴,可以保健呼吸道和腸胃、舒緩高血壓。按壓鼻孔兩側的迎香穴,對一切鼻病都有效。

圖左上為合谷穴、圖左下為迎香穴位指引。(談古論今話中醫提供)

雖然說,霜降時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如果能夠順應陰陽之道和大自然規律來生活、養生,回歸赤子的純真,使得自身的小天地與天地同步共振,可以保藏一身活力,去品味好生活。@*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誰將「白露」和「明月」合親?那不就是「白露茶」嗎!白露清潤的茶,喉韻和潤解秋燥,和四月清明採得的黃金芽,各擁春秋。唐人毛文錫《茶譜》也稱讚白露,味美而淸。茶神陸羽的人生之《歌》實踐了茶的精神文化,不羨世間物,就醉心於茶水。竟陵西江一水,淡淡清清,連繫了他的……
  • 「白露」一到夜涼如水,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也是補潤養生的起程時點了。從中華文化的五行原理告訴你「補露」--白露養生的作法……還有白露食俗。
  • 秋分萬物成,「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天地宇宙浩渺無際,中國古人崇敬天地,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來看看一些落實在秋分節氣裡「養收」養生、執公理行正義以自保的具體實踐方法。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仲秋白露沁肌,自古以來蒹葭挺立在那秋水漫迴處,《詩經》說……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含意深厚。蒹葭是厚生資源,一身盡是妙用。歷史有不少感人的「出蒹葭之中」高潔的人生故事!
  • 入了黃曆九月,寒露風寒,萬物漸收斂,草木衰黃。此際,菊花凌陰而盛,菊花飲給人美顏色、增活力!與此同時,又有許多的寶物、妙方,讓人暖身、暖心、舒懷過深秋……繁忙生活中,給自己一個時空,好好寶貝自己!
  • 仙菊遇重陽,「吾家滿山種秋色,黃金為地香為國。」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靖節先生陶淵明與菊共鳴:「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秋天不能沒有菊花,沒有菊花的秋天不僅失色,而是失了正色;九月九日不能不道菊花,重陽無菊就無味了。
  • 中華文化自來就發現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陰陽生剋之道表現在天地人間,表現在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節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該當端午節莫屬了!讓我們來輕輕揭開這道綿延幾千年的文化面紗,找找端午節俗中蘊含哪些陰陽五行的道理?
  • 說到艾草,你可能會好奇它和端午節的關聯。艾草一直都是端午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摘了艾草要幹嘛用呢?
  • 平日寂靜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來村內最盛大的節日——觀音寶誕,遠遠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製的大戲棚,滿掛賀誕花牌,十分吸睛。穿過閃耀的大花牌,伴隨著喧天的「查篤撐」鑼鼓聲,大幕拉開,六位台柱閃耀登場,上演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
  • 歷朝歷代的中華古人對於節氣相當重視,相應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隱含養生觀念與作法,展現民俗養生的內涵。關於立夏的食補、禁忌和養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