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張漢明與朱順和 龍情獅藝米雕雙人展

「張漢明朱順和米雕雙人展」,基隆文化中心展出,指導老師謝源張(左5)的左右邊即為此展兩位作者。 (周美晴/大紀元)

人氣: 16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米雕是一般人熟知的傳統技藝「捏麵人」!張漢明小時候就愛畫畫,經常看見家中叔叔在創作米雕,可惜手巧的叔叔離世的早,沒有傳授給他,但緣牽一線,偶然中認識了謝源張老師。當時即邀約朱順和一起踏進米雕世界,10年有成,兩人以嫻熟的技法表現個人風格及對米雕傳承的熱忱,相約舉辦了「張漢明朱順和米雕雙人展」。

「獅獅平安」-在作品花瓶上鑲上劍獅,張漢明希望看到他作品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周美晴/大紀元)

張漢明擅長「獅頭」創作,多年來專注於米雕藝術,把雕塑、泥塑、麵塑、繪畫的概念融為一體,「獅風凜凜」可說是傳統獅頭獨特的魅力,其作品「獅獅入扣」色調明快、精微細緻,「獅情畫藝」捏塑千姿百態、神情惟妙惟肖,而「獅霆萬鈞」則形象立體飽滿、霸氣獨樹一格,傳達動感與美感的作品特色,令人激賞不已!

朱順和龍鳳作品,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吸引眾人目光。(周美晴/大紀元)

朱順和作品使用黏土及捏塑的方式,以傳統藝術為主軸,兼有古代窗花、龍的系列等,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活靈活現,色彩艷麗大方並有濃厚民俗采風等特色,深深吸引眾人目光。

朱順和是做黑手的(塑膠模具),所以對線條、對一些細緻的東西很喜愛,學米雕後,就想說,從小看到廟中的龍柱如果縮小的話!?

朱順和作品龍的系列,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吸引眾人目光。(周美晴/大紀元)

於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各種不同造型的龍、鳳,比如一般龍是用鱗片做身體,但他是用一條線一條線搓出來,為了讓龍的身體像絨毛一般,每一條搓出來的線,長度要一樣,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也有龍身是用一兩千個圓點組合上去的。朱順和表示,光搓圓點,也需要耐心與時間,一點一點貼上去,沒有家人尤其是太太的支持,是完成不了的,因為占去了很多與家人相聚、聊天的時間。

「廣東獅」與「炮獅」作品,張漢明有感於基隆的炮獅幾乎都被廣東獅取代。(周美晴/大紀元)

越做越有趣!尤其了解故事、做岀特徵,人家一看就知道這是台灣獅(分開口、閉口兩種)、廣東獅(色彩華麗、討喜)、劍獅(劍把在右避邪、在左祈福也、也有雙劍可鎮煞)、客家獅…等,

張漢明作品-「絕妙好獅」即為劍獅,劍的把手在右,您可知它的作用嗎?(周美晴/大紀元)

張漢明說,劍獅由來是鄭成功鎮守安平,在那訓練將士,將士回去時就把盾牌掛在牆上,劍剛好可以掛住在靈獸嘴巴,遠遠一看這盾牌就像一頭凶猛的獅子,防宵小、避邪、鎮煞…。

客家獅又稱盒子獅或豬鼻獅,張漢明表示:客家精神,晴耕雨讀,晴天種田,下雨時就讀書,勤儉、刻苦又上進,所以客家獅除了眉毛造型不同、火焰圖騰記號不同,頭上還會多加上筆、書、葫蘆等裝飾。

張漢明把雕塑、泥塑、麵塑、繪畫的概念融為一體,「獅頭」創作,令人激賞!(周美晴/大紀元)

除了獅頭,他也作公仔,其中一對門神,不是秦叔寶和尉遲恭,而是神荼和鬱壘 (音同:神書、玉律),鬱壘和神荼是一黑臉、一粉臉各執金瓜斧,做成公仔造型,作品看起來就不那麼嚴肅。

「張漢明朱順和米雕雙人展」於基隆文化中心展出,經由謝源張老師「創新傳統、傳承用心」的鼓勵及指導,並透過「鷄籠米雕藝術學會」師生的大力推廣,希望「捏麵人」能成為賞心悅目的收藏品,並加深大家對捏麵藝術的認識與重視。◇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