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殺戮非本意,緣到正果成
作者:俞元
font print 人氣: 985
【字號】    
   標籤: tags: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常被現代人用作勸導惡人停止作惡的警句,也有佛教中人說是要放下人的惡言、惡行、妄念等諸多煩惱。有案可稽,這句話指的不是一般殺人越貨的強盜,而是那些殺人無數,卻不是出自本心,最後能成就正果的人。

西藏的密勒日巴,從小熱情爽朗,心地寬厚。父親去世後,伯父、姑母霸占了他家的財產和房屋。在母親以死相挾的逼迫下,密勒日巴學會咒術,咒殺了伯父家許多人,密勒日巴內心很痛苦。他到俄巴喇嘛處求正法,俄巴讓先他去多雅波降冰雹,懲罰那裡的壞人。密勒日巴施法後,撿到很多鳥獸的屍體帶回去,痛哭流涕,俄巴說:「你降冰雹打死的一切生靈,都會成為你未來佛國淨土的眾生。」俄巴冥想片刻,這些鳥獸瞬間甦醒復生了。

密勒日巴最後找到馬爾巴上師。一開始,師父並不教他東西,只是一味地役使他,動輒對他非打即罵。一再言而無信地讓他把巨石運到山頂、建造石頭房屋,三番五次建了又拆、拆了又建。他的背部因長年負重,割得到處是傷口。密勒日巴始終對師父非常恭敬、虔誠。在師父的安排下,他以前殺生造下的巨大業力,通過無比艱辛的修煉,最後轉化成巨大的成就,密勒日巴成為西藏極受尊崇的偉大覺者。

《佛說鴦掘摩經》記載了一則故事:鴦掘摩羅是一個英俊健壯、儒雅孝順的好青年, 他拜一名外道學者為師。學者妻子愛上鴦掘摩羅,趁他一人在家時,使出渾身解數誘惑他,他堅決不從。她老羞成怒,假裝被強暴要自殺的樣子。學者回家看到後非常憤怒,他知道自己打不過武功高強的鴦掘摩羅,就對他說:「你只要殺滿一千人,每個人割去一隻手指,用線串成環戴頭上,你就修成了,被殺的人也可升天。」鴦掘摩羅難以接受「殺人成佛」的做法,學者罵他不相信老師。鴦掘摩羅內心充滿痛苦與矛盾,只好拿寶劍在大馬路口逢人便殺。全國的勇士,無人敢阻止他。

再殺一人,就湊足一千人了。這時,釋迦牟尼出現在鴦掘摩羅的面前。釋迦佛知道那九百九十九人因業力的緣故被鴦掘摩羅全數殺盡,他不能再殺人了,接受教化的時機成熟了。鴦掘摩羅想殺釋迦牟尼,卻怎麼也追不上緩慢行走的佛陀,釋迦牟尼說:「你追不上我,是因為你殺戮的心沒有停止;我很久以來就停止了。」善根深厚的鴦掘摩羅聽後立即扔了劍,跪拜佛陀,請求剃度。此時國王親率軍隊(內心毫無勝算把握)來討伐鴦掘摩羅,親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竟然皈依佛門,非常驚訝,感歎佛法的偉大。無數的國民因此敬佛、聽法,鴦掘摩羅當下證悟阿羅漢果。在佛光普照下,恐怖的屠殺促成了一次大弘法。

《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 ,喝酒吃肉,殺人放火。他的殺人從未考慮自身利害,而是快意恩仇,替天行道;隨意間的禪語,透露出真我本性。他的師父智真,是得道高僧,看出他深藏的慧根,給他取名「智深」,送他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他離開師父後,結識林沖,二龍山做債主,投奔水泊梁山,止於宋江旗下,做出一番事業。

打敗遼軍後,魯智深去拜見恩師,智真第一句便是「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他知道魯智深俗緣還未盡,又送他新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征討方臘,魯智深生擒夏侯成、方臘,立下第一等功。宋江請他還俗做官或做名山名寺住持,看淡功名富貴的魯智深只是搖頭。最後夜住六和寺,聽江上潮信雷動,他沐浴更衣,焚香坐化,「今日方知我是我」。德高望重的大惠禪師將他火化,讚魯智深「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懲惡,還債!仗義無私的魯智深,終後回到金玉滿堂的佛國世界。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今天的人常掛在嘴上,心裡並不相信;佛教中有的人用「放下煩惱執著」來牽強附會,也同樣不信殺人無數的人能成佛。其實,這是真實不妄的!關鍵是要遇到正法洪傳、高德明師指導,而自身又真能幡然悔過,即使做了非常不好的事情,也有機會脫離苦海回天堂。但是這千百年難遇的機緣,稍縱即逝,一旦碰到,千萬不要錯過!

@*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時代的宋襄公備受爭議。他與楚國交戰,因堅持戰爭禮儀被楚軍大敗,自己身負重傷第二年去世。精於陰謀陽謀的毛澤東罵他「蠢豬似的仁義」,在大陸教科書中他被嘲笑批判;可孟子、董仲舒、司馬遷等大儒卻盛讚宋襄公,把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 孔子說「朝問道,夕死可矣」。後人對這句話有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曾向老子問道,每次都大有收穫;孔子最後一次拜訪老子時,說「我終於得道了」。那麼孔子最後聞的什麼「道」?得道後他的表現又如何?為何能「夕死可矣」呢?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