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消失 分析:中共策略性迴避

人氣 3122

【大紀元2019年03月06日訊】中共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認過去一年「中國面對深刻變化外部環境,特別是中美經貿磨擦帶來不利影響。」李在報告中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有學者分析,此舉是中共戰略性迴避,而中共內部矛盾重重,其表面上妥協,為爭取時間解決內部問題。

中共自2015年提出製造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以來,年年都成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去年兩會,李克強在報告中多次提及「中國製造2025」,並提出明確要求。

但今年3月5日李克強的報告中不見「中國製造2025」,引起外界關注和分析。

港媒《蘋果日報》報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中共的做法只是策略性迴避,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下虛晃一下,「不提不代表不做,反而可能會加快進行」。他指中共善於語言偽術,副總理劉鶴早前赴美國進行貿易磋商,回應美方要求時也只是答應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從未表示要放棄。

劉銳紹指,中共在公開場合提中美貿易糾紛時,都避免用「貿易戰」字眼,只稱「貿易磨擦」,儘量淡化有關問題,不讓民眾知道真相。

劉銳紹認為,北京當局保持低調或表面妥協,以紓緩壓力,減慢內部經濟急速惡化導致的問題,但中共內部千瘡百孔,矛盾重重,恐難平復波瀾;李克強今年的工作報告,沒有直接提及中美貿易戰,某程度上可以說是膽怯畏縮,其目的是避免美國再有藉口(一棍)打殘中共,北京要爭取時間解決內部問題。

3月5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發的文章亦表示,中國(中共)名義上放棄了美國不喜歡的政策,「中國製造2025」從中共國務院總理的年度演說中消失,但北京的做法似乎沒什麼變化。

大陸經濟學者蔣豪告訴自由亞洲電台,李克強是有意不把「2025計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冀發揮緩衝作用。他認為,目前中國(中共)當局首要處理的是解決這場貿易紛爭、穩住國內經濟。

「中國製造2025」計劃被西方國家視為對公平競爭的威脅,認為中共當局對國內公司提供的補貼,以及迫使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最終都會把外國公司踢出相關領域。

該計劃也是美中貿易爭端的中心。去年初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祭出嚴厲的關稅懲罰,要求中共改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且以「中國製造2025」為具體目標。美國國會報告直指,「中國製造2025」對美國工業造成生存威脅。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曾公開表示,對「中國製造2025」感到相當憂心,「我感覺它有侵略性,非常冒犯。」

美國還採取具體措施反制該計劃。2018年4月,川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一些產品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

2018年5月29日,川普總統再次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而其公告則直接指明「中國製造2025」相關的技術。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共領導層在公開講話時已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計劃。

2018年12月,《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共開始著手起草一份草案,來修正原本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有分析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沉寂的只是這個名詞,而非這個計劃的實質。中國不可能放棄中國製造2025背後的實質訴求。#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補貼減少  中國製造2025概念股退燒
美控晉華聯電竊密 專家:削弱中國製造2025
中共真會放棄「中國製造2025」?各界熱議
川普施壓下 中共或調整中國製造202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