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秋分為何是關鍵節氣? 關於秋分你要知道的事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19339
【字號】    
   標籤: tags: ,

「秋分」,秋天兩分,秋天到此是中點。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前後長達十五天,秋分日每年在9月23日前後到來。對人來說,秋分是一年中很關鍵的節氣,為什麼呢?關於秋分,有些重要的概念和重要的事你知道嗎?

一、秋分是年中「二分日」的關鍵節氣

春分、秋分日和夏至、冬至日合稱「二分二至」,它們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中點。「二分二至」標誌著天地陰陽消長變化的均分點和轉折點;所以看地球陰陽消長的變化,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是重點。因為秋分是一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從此以後的半年,陽氣漸漸低降,陰氣慢慢增長,萬物走向衰敗,在人的心理上面臨的是下坡的適應,所以「秋分」是一年中很關鍵的轉折點。

二、為何說「夜從今夜長」?

一年中日消夜長的轉折變化,就發生在秋分這一天。秋分日,「夜從今夜長」。因為在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日夜剛好均分,過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帶逐日南移,北半球的白日將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直到冬至(南半球恰恰相反)。 這種天地陰陽的消長,反應到熱氣降寒氣生的變化,保養身體也要有相應的準備了。

三、秋分到了,自然界的常態有哪三種物候現象?

秋分,陽消陰長的轉折點。(pixabay)

古人說秋分有「三候」,分別是:
1. 雷始收聲:根據經驗,秋分一過雷也消聲了。
2. 蟄蟲坯戶:每年冬眠的蟄蟲,開始塗堵洞穴的出入口,慢慢縮、越縮越小,直至大寒時完全閉堵穴口。
3. 水開始乾涸:天地間陽氣一日衰於一日,肅殺之氣一天甚於一天,河湖之水開始乾涸。

四、秋分到了,在生活上要注意哪些氣候變化?

過了秋分,陽氣日衰,肅殺之氣日甚,形成三種明顯的氣候變化,在生活上要留心應變:

1. 秋氣乾燥:秋氣燥,容易傷到肺氣管、口鼻黏膜和皮膚,導致過度乾燥引起的異常症狀或病症。中醫學講秋天養生首重養肺、潤燥。外在的防護重點在防乾保溼的功夫,身體內部的養護要點在於補水、滋陰。中醫師推薦秋天補水、滋陰以白色蔬果最上選,例如水梨、蓮藕、山藥、銀耳、百合等等,加點酸味食物收斂肺氣,同時,少吃油炸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害肺氣。

2. 日夜溫差大:秋分以後,日夜的溫差可能達到10度以上,要有心理準備和對應措施。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過了秋分,一夜冷一夜,所以要留心夜間的保暖。涼蓆要收起來了,睡覺時窗戶不要大開,還有被子準備好了嗎?注意著涼。

3. 天氣多變化:秋分後天氣陰晴、寒暖變化可能很大,秋陽日少,秋風、秋雨、寒霜、寒露帶來天氣多變。俗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對於天氣多變的現象,要多留一份心。

東京六義園,川上秋楓繽紛。(容乃加/大紀元)

五、古人為何在秋分、春分校正度量衡?

秋分和春分之日,日夜均、寒暑平,展現自然界「平」的現象,對應到人間就是「公正、公平」的精神。中國古代歷朝就在春分、秋分日,校正度量衡準器,齊一市場上使用的各種度量衡的標準,不管是度量長短、權衡重量、衡量容量都能夠達到公平的水準。[1]齊一度量權衡工具,持正人間公道,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易買賣能夠依據公平的準據來進行,可以防止紛訟的發生。就是說逢秋分,人們效法公平、公正的天理,自我提醒去實踐誠實交易、貿易的精神。

六、古人為何在秋分後才行秋決?

這是順應天地陰陽消長的做法。從春分到秋分,天地間是處於陰消、陽長的繁茂時期,為了不干擾天地萬物和人間萬象的生長滋榮,所以古代的法律避免在「二分」之間執行刑罰。刑罰的肅殺會干擾滋榮,古代在秋分過後才執行罪人的「秋決」就是這個道理。那麼過了秋分,也就是肅殺之氣明顯降臨的時候了。

七、防範秋之肅殺,如何養生?

1. 養收: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秋氣如兵刃帶著肅殺之氣,草木拂之而變色、葉落。秋聲淒淒切切,秋氣摧敗萬物,容易讓人百感交集、百憂鬱心。從盛盛發發的夏天轉入衰退衰落的秋天,養生養心相形地重要。秋分時,天地交和而萬物成;天地秋「收」的精神是人間秋天養生的重要啟示。春夏耕耘的作物到了秋天要收割,中醫養生講究仿效天道,到了秋天也要收養心志,把競逐的心收回來,從容淡泊、平寧保泰,可以休養生息,儲備來年的精力。一年復一年,無休無止的競逐中,不覺紅顏轉為灰槁、黑髮轉為斑白,耗失的是健康的泉源,青春一去不回來。

2. 補正防風、開心解鬱:秋分,正當氣候開始轉陰寒時,也是人體陽氣收斂之時,保健具體做法,除了上述的滋陰潤肺防燥之外,還要補正氣防風寒,開心解鬱。

秋晨早起吸收秋陽帶來的溫暖陽氣,可以驅除憂鬱的情緒。另外有研究指出,欣賞高雅的古典音樂,神性能量強,可以遣懷忘憂,更能增強正能量。

「秋分」是一年中很重要、很關鍵的節氣,陰陽的消長變化分別表現在天、地、人三方面,以「天人合一」的生活態度來對應,就是一種順應的智慧之道。

註[1]:《禮記‧月令》提到秋分時節效天地之理而正人事之道:「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斗甬(斛)。 」

@*#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約在每年9月23日前後,「分」就是「半」的意思,表示是秋季90天的中分點。秋分以後,氣溫會逐漸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的說法。
  • 「秋分」日夜均分寒暑平,中國先秦時代效天地之理,在這天校正齊一度量權準器正人間公道。「秋分」意味著秋天過半,蘆花千里秋月。彼岸花「曼珠沙華」盛開在秋分,陰陽兩隔生死兩茫茫。秋氣肅殺,摧敗萬物,…古人從天地肅秋之節氣中體悟了爭逐功名利祿、懷憂動心搖情,更甚於秋氣之傷。
  • 「秋分過後氣溫變,一場秋雨一場寒。清潤溫補養腸胃,莫貪寒涼與肥甘。」這首打油詩道出了秋分時節的天氣變化和養生須知。
  • 秋分萬物成,「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天地宇宙浩渺無際,中國古人崇敬天地,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來看看一些落實在秋分節氣裡「養收」養生、執公理行正義以自保的具體實踐方法。
  • 白露節氣過後,炎熱天氣明顯轉涼,也是萬物即將衰黃、凋落的轉折點,容易讓人見景傷情。肅殺的秋時節,如何養生呢?中華保健寶典《內經》、中醫告訴你具體實作的方法。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