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的午夜之歌台南大內鄉.頭社夜祭

人氣 16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15日訊】每年農曆十月十四日(今年的十一月十八日)傍晚,台南縣大內鄉頭社公廨廣場,就慢慢湧進大批人潮,跟著頭社當地的西拉雅人,慢慢揭開平埔族夜祭的神秘面紗。
 頭社與鳴頭兩村是大內鄉平埔族主要的聚居地,其中頭社地區一直保存著祀壺及太祖夜祭的信仰文化,已成為大內鄉的重要文化特色。
 歷史悠久的頭社公廨,平常都供奉著祀壺並插上茅草,當地居民會以檳榔、清水來祭拜,神桌左右兩邊擺放著兩缸「向水」,信眾有事時會特別取向水解災。
 台南藝術學院蘇一志老師認為,平埔族人是透過水與神靈溝通,與漢人透過火與神靈溝通的方式很不同,不過受到漢人的影響後,公廨門庭前也興建香爐,明顯看出文化融合的現象。

午夜 尪姨化身太祖現身
 平埔夜祭主要以傳統尪姨和三壇(頭社村村長羅國派認為與漢人的桌頭一樣)帶領的祭典儀式為主,民眾傍晚過後就會陸續準備豬隻,而由尪姨「點豬獻祭」作為祭典的開場。
 夜祭可分為敬天公禮及祭阿立祖兩大主要儀式,族人首先將屠宰後的豬隻排在公廨前,在午夜以前舉行敬天公禮;凌晨過後則進行「翻豬」儀式,祭拜太祖。這時完全進入狀況的尪姨會以太祖的身分欣然接受民眾的獻祭,向前衝去生食豬肝、豬肉,並生飲豬血,成為整場祭典的高潮。
 蘇一志表示,傳統西拉雅族人的尪姨,肩負著替族人與太祖溝通的角色,與漢人乩童的角色相仿,過去在母系社會為主的西拉雅族人都由女性擔任,但是頭社村近年來卻傳給男性,打破尪姨由女性擔任的刻板印象。
 夜祭當中最重要的節目莫過於用西拉雅語「牽曲」。

牽曲 古老歌聲悠遠情懷
 傳說中,平埔族祖先早年曾經遭受連續七年的苦旱,先祖唱出哀憐的曲調感動上天,降下甘霖,日後牽曲就具備祈雨的功能。
 漢化甚深的平埔族西拉雅人,大部分都只會講國語、閩南語而忘了自己的西拉雅語,不過每年祭典前,就有大批族人聚集在一起練習以西拉雅語牽曲,雖然後人已不太了解詞曲的涵義,不過悲淒的曲調卻能在頭社地區代代相傳,成為當地人遙想先祖生活的憑藉。
(自由時報記者邱旭伶/報導◎攝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飛機遇到亂流的風險有多大? 應該擔心嗎?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什麼是體育旅遊? 有何好處和壞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