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的午夜之歌台南大内乡.头社夜祭

人气 16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15日讯】每年农历十月十四日(今年的十一月十八日)傍晚,台南县大内乡头社公廨广场,就慢慢涌进大批人潮,跟着头社当地的西拉雅人,慢慢揭开平埔族夜祭的神秘面纱。
 头社与鸣头两村是大内乡平埔族主要的聚居地,其中头社地区一直保存着祀壶及太祖夜祭的信仰文化,已成为大内乡的重要文化特色。
 历史悠久的头社公廨,平常都供奉着祀壶并插上茅草,当地居民会以槟榔、清水来祭拜,神桌左右两边摆放着两缸“向水”,信众有事时会特别取向水解灾。
 台南艺术学院苏一志老师认为,平埔族人是透过水与神灵沟通,与汉人透过火与神灵沟通的方式很不同,不过受到汉人的影响后,公廨门庭前也兴建香炉,明显看出文化融合的现象。

午夜 尪姨化身太祖现身
 平埔夜祭主要以传统尪姨和三坛(头社村村长罗国派认为与汉人的桌头一样)带领的祭典仪式为主,民众傍晚过后就会陆续准备猪只,而由尪姨“点猪献祭”作为祭典的开场。
 夜祭可分为敬天公礼及祭阿立祖两大主要仪式,族人首先将屠宰后的猪只排在公廨前,在午夜以前举行敬天公礼;凌晨过后则进行“翻猪”仪式,祭拜太祖。这时完全进入状况的尪姨会以太祖的身份欣然接受民众的献祭,向前冲去生食猪肝、猪肉,并生饮猪血,成为整场祭典的高潮。
 苏一志表示,传统西拉雅族人的尪姨,肩负着替族人与太祖沟通的角色,与汉人乩童的角色相仿,过去在母系社会为主的西拉雅族人都由女性担任,但是头社村近年来却传给男性,打破尪姨由女性担任的刻板印象。
 夜祭当中最重要的节目莫过于用西拉雅语“牵曲”。

牵曲 古老歌声悠远情怀
 传说中,平埔族祖先早年曾经遭受连续七年的苦旱,先祖唱出哀怜的曲调感动上天,降下甘霖,日后牵曲就具备祈雨的功能。
 汉化甚深的平埔族西拉雅人,大部分都只会讲国语、闽南语而忘了自己的西拉雅语,不过每年祭典前,就有大批族人聚集在一起练习以西拉雅语牵曲,虽然后人已不太了解词曲的涵义,不过悲凄的曲调却能在头社地区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人遥想先祖生活的凭借。
(自由时报记者邱旭伶/报导◎摄影)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旅游专家:邮轮旅行必带这12件物品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研究:在飞机上睡觉前喝酒 威胁心脏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