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表達只會哈啦不行啦

洪雪珍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7日訊】這是一個媒體時代,而且是電子媒體猶勝一籌,表達自我是很重要的競爭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力。
 現在的孩子都很敢於表達,但是各個像綜藝節目的年輕主持人,予人無厘頭的感覺,他們也以這樣的「腦筋急轉彎」自成一個族群而沾沾自喜。最近一個頻頻得獎的電訊廣告,商品是預付卡,兩組年輕男女主角以別人聽不懂的語言溝通;而在年輕人的電子信件或簡訊中,也充滿了特殊意涵的符號或用詞。
 在次文化裡,這樣的表達可以獲得認同,很快交到朋友。但是到了職場,這樣的表達就顯得不完整、缺少深度,難以獲得信賴。特別是愈來愈多的生意,必須透過正式的簡報會議來爭取,而不是應酬場合哈啦哈啦即可達成交易,話不成篇給人的印象是專業不足,連進一步議價的機會都甭談。
 可是將時間拉回孩提時代,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大半也都是片段、零碎且無意義,比如父母問:「你吃過飯了嗎?」孩子不是點頭就是一聲「嗯」;父母再問:「功課做了沒?」孩子還是點頭或是一聲「嗯」,這其中沒有談心、沒有打算彼此深度了解,而且也聽不到有趣的談話內容。
 我和先生從小就花很多時間和兒子聊天,其中有一些事是我們的共識。
 首先,我們會要求兒子使用完整的句子,比如他如果說:「吃過了」,我們就會要求他重新說一遍:「我吃過了麵包。」接著,我們一定以開放句做起頭,「你今天帶了玩具,在學校和誰玩?」「為什麼你要和他們分享?」「他們也帶了什麼玩具?」「你們是怎麼一起玩的?」答案隨他講,最後我們會組合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過程,說一遍給兒子聽,然後讓他自己再覆述一遍。這樣一來,他說了完整的句子,也交代了完整的情節。
 前面的訓練是針對邏輯力,可是講話要讓人喜歡聽還要有想像力。
 我和兒子最常玩的遊戲是編故事,他會丟出任何一個隨手捻來的主題:「戰鬥陀螺」,或是「冰淇淋」,我就會以他做主角,上山下海地謅出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反過來,我也會讓他說故事。有時我們會將燈關掉,給他一支手電筒,他會以玩偶在牆上做影子講故事。最後,除了報以掌聲,我會將他編的故事用正確的字詞說一遍,讓他重覆一次。
 不過,話說得再好,都不如有個敢表達的膽子重要。所以,建立孩子的自信、給他上台的機會,都是培養他勇敢表達自己的方法。(转载自由时报圖◎崔麗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主婦好幫手 廚房剪刀處理9類食材超俐落
為什麼有些人不喝酒也會醉? 專家解析原因
安寧病房護士經驗談:臨終者最驚人的3件事
婚姻陷入低潮 看韓劇翻轉婚姻奇蹟的啟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