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促產業往創新移動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7日訊】經濟部長林義夫今天表示,台灣資訊硬體產業外移大陸比重逐漸提高,因此,政府正積極提供相關誘因,鼓勵本土廠商往高附加價值、創新研發及全球運籌等方向移動。

據中央社12月7日報導,經濟部長林義夫今天表示,台灣資訊硬體產業外移大陸比重逐漸提高,事實上與戴爾、IBM、惠普等外商,要求台灣廠商必須要分散生產基地,改由大陸等地出貨有關,而且佔了不小比例;因此,政府正積極提供相關誘因,鼓勵本土廠商往高附加價值、創新研發及全球運籌等方向移動。

林義夫今天上午是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為「國家發展願景研習營」學員上課時,針對經濟部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有關「國際創新研發基地計畫」說明時,做了上述表示。

林義夫指出,台灣是僅次於美、日、中國大陸的全球第4大資訊硬體製造國,也是全球第一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國及全球第二大LCD液晶面板製造國。

不過,林義夫表示,大陸經濟崛起,產生磁吸效應,使得台灣與全球製造體系往大陸集中,截至今年6 月為止,台灣電子公司赴大陸投資數已達339家以上,台灣資訊硬體產業在國內生產比例由1992年的89.6%降至2000年的50.9%。

在筆記型電腦部分,林義夫說,今年本國生產的比重為60%,海外比重為40%,其中大陸比重就佔了37%,未來可能還會增加。

林義夫表示,資訊硬體廠商外移到大陸,事實上與戴爾(Dell)、IBM、惠普(HP)及前康柏(Compaq)要求台灣廠商一定要分散生產基地,改由大陸等地出貨,有很大的關係及不小的比例。

為因應製造業外移等挑戰,林義夫說,台灣必須朝附加價值鏈較高的地方活動,高附加價值、全球運籌及創新研發是應走的方向。

林義夫指出,台灣投入研發資金顯然與技術先進國家仍有顯著差距,以2000年為例,美國為台灣的42倍、日本為台灣的26倍,甚至南韓也是台灣的2倍,因此政府積極提供研發投資誘因,擴大民間研發投入以縮小差距。

林義夫表示,經濟部正推動「國際創新研發基地計畫」,提供新台幣500億元研發貸款,設立半導體、數位內容等重點產業學院,延攬海外科技人才、培育跨領域及管理人才,同時並成立各種創新研發中心。

他說,政府也推動生物科技、奈米科技、晶片系統科技、電信科技等發展計畫。同時,還鼓勵台灣業界及跨國公司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目前已有旺宏等22家台灣企業提出計畫,也有惠普等8家跨國企業提出計畫或已經在台設立研發中心。希望到95年,能促成40個以上台灣業界及30個跨國企業在台設立研發中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酒出口再創新高為世界第四大出口國
中共官員坦承中國大陸科技面臨嚴峻挑戰
概念都市發展造成貧富大落差學者提出警語
發展概念都市造成貧富大落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