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 花園城市与貧民窟

梁京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0日訊】中國大陸的大小城市近年來耗費巨額資金美化城市。最近,中央電視台還專題報道了廣州城市花園化的經驗。大陸城市美化的工程之浩大,進展之神速,給國外的來賓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在大都市美化工程進展的同時,城市邊緣地帶的貧民窟也在發展。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的官方政策一直都是阻止貧民窟的發展。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到大城市尋找就業机會,反對貧民窟的政策導致了大都市政府与非法遷移的農村人口之間一場持續不斷的戰爭。早在九十年代初,北京就出現過所謂”浙江村”,令當時的北京政府十分頭痛。北京政府一度請浙江政府派來警察,負責浙江村的治安。最終,”浙江村”還是被北京政府掃平了。但是,這并沒有能夠阻止農村勞工增長的趨勢。浙江村的居民們不過是被迫轉移罷了。据大陸有關方面估計,沒有常住戶口但事實上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北京的農村人口平時已經超過了三百万。來自農村的民工已經成為大都市繁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是餐飲業、零售業以及其它許多服務業的主力軍。這些所謂”外來人口”平時居住在什么地方呢?他們又是如何解決各种日常的生活問題呢?大陸媒體對此一般都有意回避,不作報道,除非發生了一些非常事件,如犯罪或車禍等。

最近,南方周末對生活在北京”城鄉結合部”的非法移民的生活作了公開的報道,并把貧民窟這個敏感的政策問題明确地提了出來。大陸都市貧民窟的生活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象世界上所有貧民窟的居民一樣,他們的生活條件遠遠無法与合法居民區相比;第二,貧民窟居民的生活雖然不如人意,但是要比他們的鄉下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鄉下的生活沒有希望,而大都市給貧民窟的居民以各种机會;最后,大陸貧民窟居民最感到畏懼的,不是貧民窟惡劣的生存環境,而是大陸當局排斥外來人口的政策。南方周末的記者寫道:外來人口說得最多的詞語之一就是”形勢緊張”。所謂”形勢”,就是城市(當局)對外來人口的清查和管理力度。被采訪的饒榮祥說,如果以后”形勢不緊張”,就在北京住下去。他給自己在北京出生的孩子取名”京奧”,意為慶祝在他出生那年,北京申奧成功。但他本人卻對能不能在北京住下去沒有信心,因為北京要辦奧運會”形勢肯定會 繸i”。作為生活在北京的一個大陸公民,饒榮祥在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同時,卻不得不對自己能否在北京呆下去感到擔懮,實在是對大陸當局的極大諷刺。

既然貧民窟事實上給窮人帶來更多的机會,大陸當局為什么執意要反對貧民窟呢?在計划經濟時代,反對貧民窟的政策是与全面控制人口流動的政策相一致的。在計划經濟制度下,食品非常短缺,不全面控制人口的流動,就無法實行有效的食物配給。現在,大陸已經取消了計划經濟,對人口流動的控制也隨之取消,大陸當局為什么還要反對貧民窟呢?首先,政治上的虛榮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正如南方周末的文章所指出的,長期以來,大陸當局一直以大城市沒有貧民窟為榮,并在世界上炫耀這一點作為自己制度优越,管理有方的證据。大陸當局現在一方面花巨資美化大都市,同時卻繼續排斥農村人口移民大都市,說明大陸當局要繼續維持眼不見,心不煩,把貧困現象留在農村的即定方針。

當然,反對貧民窟的政策絕非僅僅是因為政治的虛榮。大陸當局怕農民進城,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在城市直接面對貧困的挑戰。窮人在城市的合法集聚,將賦予他們大得多的政治力量。大陸的領導人不敢想象貧民窟合法化的政治后果。

問題是,大陸的都市生活已經越來越离不開外來人口的參与。不要說城市花園化的工程要靠農村民工來完成。即使是都市的日常生活,一旦沒有外來人口,就難以為繼。大陸中央電視台報道,北京三百多万”外來人口”,春季期間有四分之三回了鄉下,給北京市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大陸當局又想享受花園城市舒适的生活,又不想看見貧民窟的存在,良策難尋。除非高科技能發明廉价而能干的机器人,把討厭的窮人永遠地擋在都市的城門之外。

摘自《新世紀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