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 花园城市与贫民窟

梁京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20日讯】中国大陆的大小城市近年来耗费巨额资金美化城市。最近,中央电视台还专题报道了广州城市花园化的经验。大陆城市美化的工程之浩大,进展之神速,给国外的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在大都市美化工程进展的同时,城市边缘地带的贫民窟也在发展。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的官方政策一直都是阻止贫民窟的发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到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反对贫民窟的政策导致了大都市政府与非法迁移的农村人口之间一场持续不断的战争。早在九十年代初,北京就出现过所谓”浙江村”,令当时的北京政府十分头痛。北京政府一度请浙江政府派来警察,负责浙江村的治安。最终,”浙江村”还是被北京政府扫平了。但是,这并没有能够阻止农村劳工增长的趋势。浙江村的居民们不过是被迫转移罢了。据大陆有关方面估计,没有常住户口但事实上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京的农村人口平时已经超过了三百万。来自农村的民工已经成为大都市繁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是餐饮业、零售业以及其它许多服务业的主力军。这些所谓”外来人口”平时居住在什么地方呢?他们又是如何解决各种日常的生活问题呢?大陆媒体对此一般都有意回避,不作报道,除非发生了一些非常事件,如犯罪或车祸等。

最近,南方周末对生活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非法移民的生活作了公开的报道,并把贫民窟这个敏感的政策问题明确地提了出来。大陆都市贫民窟的生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象世界上所有贫民窟的居民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无法与合法居民区相比;第二,贫民窟居民的生活虽然不如人意,但是要比他们的乡下要强得多,更重要的是,乡下的生活没有希望,而大都市给贫民窟的居民以各种机会;最后,大陆贫民窟居民最感到畏惧的,不是贫民窟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是大陆当局排斥外来人口的政策。南方周末的记者写道:外来人口说得最多的词语之一就是”形势紧张”。所谓”形势”,就是城市(当局)对外来人口的清查和管理力度。被采访的饶荣祥说,如果以后”形势不紧张”,就在北京住下去。他给自己在北京出生的孩子取名”京奥”,意为庆祝在他出生那年,北京申奥成功。但他本人却对能不能在北京住下去没有信心,因为北京要办奥运会”形势肯定会 䍁i”。作为生活在北京的一个大陆公民,饶荣祥在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同时,却不得不对自己能否在北京呆下去感到担懮,实在是对大陆当局的极大讽刺。

既然贫民窟事实上给穷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大陆当局为什么执意要反对贫民窟呢?在计划经济时代,反对贫民窟的政策是与全面控制人口流动的政策相一致的。在计划经济制度下,食品非常短缺,不全面控制人口的流动,就无法实行有效的食物配给。现在,大陆已经取消了计划经济,对人口流动的控制也随之取消,大陆当局为什么还要反对贫民窟呢?首先,政治上的虚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南方周末的文章所指出的,长期以来,大陆当局一直以大城市没有贫民窟为荣,并在世界上炫耀这一点作为自己制度优越,管理有方的证据。大陆当局现在一方面花巨资美化大都市,同时却继续排斥农村人口移民大都市,说明大陆当局要继续维持眼不见,心不烦,把贫困现象留在农村的即定方针。

当然,反对贫民窟的政策绝非仅仅是因为政治的虚荣。大陆当局怕农民进城,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在城市直接面对贫困的挑战。穷人在城市的合法集聚,将赋予他们大得多的政治力量。大陆的领导人不敢想象贫民窟合法化的政治后果。

问题是,大陆的都市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外来人口的参与。不要说城市花园化的工程要靠农村民工来完成。即使是都市的日常生活,一旦没有外来人口,就难以为继。大陆中央电视台报道,北京三百多万”外来人口”,春季期间有四分之三回了乡下,给北京市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大陆当局又想享受花园城市舒适的生活,又不想看见贫民窟的存在,良策难寻。除非高科技能发明廉价而能干的机器人,把讨厌的穷人永远地挡在都市的城门之外。

摘自《新世纪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