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指揮家汪大衛成立北美菁英演奏藝術中心

人氣 2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3日訊】八年前在達拉斯成立的「北美菁英交響樂團」,在團長及指揮汪大衛悉心經營下,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北美菁英演奏藝術中心。

據中央社3月22日報道﹐ 由汪大衛負責帶領的北美菁英交響樂團,每年夏季皆甄選北美地區的華裔青少年音樂菁英,組成交響樂團到亞洲地區訪問演出。

八年以來,北美菁英樂團已匯聚了超過六百位樂壇菁英,並先後在馳譽國際的華府甘乃迪音樂廳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不斷推廣中國音樂。因此,他是將兩岸三地青年匯合在一起演奏的第一人,也是將中國樂器成功登陸世界級音樂殿堂–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第一人。

北美菁英交響樂團更邁進新的里程,斥資百萬美元在西布蘭諾市購入新型單層建築物一幢,並改裝為現代化的演藝及培訓中心,樂團自此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並將在二十三日下午三時正式剪綵開幕。

目前已應邀準備前來參與盛會的中美政要多人,包括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馮維彰、布蘭諾市長艾克斯、李察遜市長史勒格、達拉斯市長米勒、休士頓僑務委員暨首都銀行董事長王敦正、北德州音樂學院院長史格特、德州州議員賈西亞、前達拉斯市長柯克、國會議員強生等。

在開幕典禮後,晚上七時將舉行慶祝音樂會,預定演奏的樂器包括二胡、弦樂四重奏、吉他、古箏、法國號、鋼琴,並有男高音獨唱,屆時必有一番盛況。

為了擴大樂團的運作和充份利用現有設施,汪大衛已向州政府登記成立德州演藝協會,下設菁英演奏藝術中心及北美菁英交響樂團,期能使音樂培訓工作全年進行。

據汪大衛指出,為了善用該中心的設施,他計劃在近期內成立菁英兒童合唱團,由北德大音樂系卓仁祥教授指導,將練唱中西歌曲。他同時希望設立一個華文教育推廣中心,讓美國人前來學習中文。另一個構想則是開設SAT進修課程,這是華人家長們最熱切的盼望,他希望物色到優良的師資任教。

汪大衛表示,他希望將中心盡量開放作為僑社舉辦文藝康樂活動的場所,現有設施最適合舉行小型音樂會或講座之用,方便聚居西布蘭諾市的華人參加。

正如汪大衛所說的,音樂就是他生命的泉源,八年前他放棄高薪的電腦工作,一頭栽進了推廣音樂的行列,歷經無數波折,面對各方面的挑戰,至今仍是無怨無悔。八年以來,他除了每年指揮北美菁英樂團在各地演出外,近年來更涉足中國大陸,先後指揮過武漢交響樂團、廣西藝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歌舞劇院及南京藝術學院等交響樂團,也製作了八張演奏光碟在海內外流傳。

現年四十八歲的汪大衛說,近幾年來他在旅途的日子最多,穿梭美、台和中國大陸,不斷尋尋覓覓,頗有流浪音樂家的感覺。走遍了那麼多地方,他還是回到達拉斯來重新出發,有了長期發展的場地,今後可以放開懷抱,盡情發揮他「讓中華音樂響遍全世界」的理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方復明之子呼籲中國放人 (3/23/2002)    
  • 加拿大華裔婦女被判誤殺罪 教堂避難16個月獲寬待 (3/22/2002)    
  • 華裔童患絕症 美國養父母網上尋骨髓 (3/22/2002)    
  • 宗毓華下週將在CNN初試啼聲 (3/22/2002)    
  • 美籍華人方復明遭中共行賄竊密罪判五年 (3/22/2002)    
  • 溫哥華連續發生兩宗華裔兇殺案件 (3/22/2002)    
  • 北京判處美籍華裔工程師方富明五年有期徒刑 (3/22/2002)    
  • 港黑幫海外擴張洋警束手 (3/21/2002)    
  • 紐約華裔少女和非洲裔男友合謀勒死雙親 (3/20/2002)    
  • 管教孩子訣竅 先聽後說 (3/20/2002)    
  • 搶劫并強暴紐約大學華裔女學生的歹徒落网 (3/20/2002)    
  • 張敏: 林保華的人生經歷與寫作 (3/19/2002)    
  • 八千永久居民宣誓入籍 場面壯觀 (3/18/2002)    
  • 吳振偉訪華埠 欣見復甦 (3/18/2002)    
  • 「海外華裔青年台灣觀摩團」受理申請 (3/17/2002)    
  • 紐約一華裔女留學生遭強暴 (3/16/2002)    
  • 首屆中國太太選拔賽揭曉 王淑蓁艷冠群芳封后 (3/15/2002)    
  • 關穎珊與四名美傑出運動員爭取蘇利文獎得主 (3/14/2002)    
  • 華裔企業家獲汽車工業大獎 (3/13/2002)
  • 相關新聞
    華裔企業家獲汽車工業大獎
    關穎珊與四名美傑出運動員爭取蘇利文獎得主
    首屆中國太太選拔賽揭曉 王淑蓁艷冠群芳封后
    紐約一華裔女留學生遭強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