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與袁尚賢博士切磋製燈謎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3日訊】除夕新春﹐瀏覽各報﹐在《大紀元時報》看到袁尚賢博士所作燈謎﹐猜及查底﹐雖中幾個﹐但心有所感﹐一吐為快。故與袁博士切磋求教。

首先﹐對袁博士研究與宏揚中華文化﹐熱心公益﹐服務社團之精神表示敬佩﹐他博學多才﹑想像力豐富﹑願他繼續努力﹐為在海外宏揚中華文化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從袁先生此次所作燈謎看﹐不少好謎﹐意明義切(如第一﹑三﹑十六等題)﹐但也有些謎底面不切﹐意旨不明﹐想就此與袁博士切磋﹕

1﹑反了題﹕如十五題﹐不速之客﹐射琵琶行一句﹐謎底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何謂不速之客﹖《辭海》不速客條“不召而來之客也。”《成語考》“賓主朋友”條釋﹕“不請自來﹐謂之不速之客。”一位客人(為潯陽江上彈琵琶那位女子)千呼萬喚始出來﹐怎能叫做“不速之客”﹖稱她為“不速之客”﹐豈不是反了題﹖

2﹑離了題﹕如十二題“一字十四點﹐點點都辛苦”﹐謎底是“米”字﹐其實米字只有二點﹐在十字之上左右﹐十字下是撇捺﹐怎能說是點﹖又如第五題“黃昏說來是奇景”﹐謎底是“莫名其妙”。黃昏美景﹐古今詩人詞客﹐不少詩詞寫得貼切入微﹐怎是“莫名”﹖

3﹑不切題﹕如第四題“鴉片戰爭拍電影”(打成一片)。成一片﹐即拍電影﹐鴉片戰爭寓一“打”字﹐其實一切戰爭都是打﹐甚至兩人相搏﹐或一人獨打另一人或多人﹐均是打。拍為電影﹐均成一片﹐豈獨鴉片戰爭﹖又如第十題“千里之交有兩位”謎底馬友友。“馬”並不代表“千里”﹐有劣馬﹑殘馬﹐並不能走千里﹐“世有伯樂﹐然沒有千里馬”。

另袁博士與讀者約謎法五章﹐其中有“切忌犯面”﹐其實犯面是可以的﹐製作術語叫“漏春格”。如袁先生此次燈謎的第十四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謎底是“尚書”﹐書字犯面。看來這“約法五章”有改動之必要。(寫於農歷新年初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音樂贈知音 燈謎會益友 (3/4/2002)    
  • 中國情人節數万人賞燈 (2/8/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情人節數万人賞燈
    音樂贈知音 燈謎會益友
    Stop & Shop將關閉低效益分店
    3000英尺水上木板路 麻州新景點獲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