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開展生物銀行研究計劃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30日訊】英國政府現在發起了一個叫做生物銀行的研究計劃,希望能瞭解藥物與基因的關係。

BBC中文網04月29日消息,人們擔心這種號稱醫藥新世紀的研究成本過高,而且會影響人們的隱私權。

藥到病不除

您也許也有過這種經驗,那就是吃了很久的藥,卻沒有見效。吃藥治病原本就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如果吃了藥還不見效,那就更教人發愁了。

為什麼藥物不見效,這可能和生活習慣與基因有關係。多數的疾病都是由環境和基因遺傳所引起的。

英國政府希望,通過發起的這個叫做生物銀行的計劃,能夠收集足夠資料,可以在未來,發展為病人定做治療的藥物。

英國政府醫學研究委員會的拉達爵士對這個計劃深表支持。他說:”我們如果可以瞭解像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這些疾病的本質,還有對個別病人所造成的影響,那麼我們就可以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法。但是,我們也可以研究不同的預防方法。”

他表示,”我認為這個計劃是很重要的,這個計劃可以改變醫學的本質。”

生物銀行這個計劃,將收集50萬名志願者的基因資料。這個資料還將與健康紀錄以及飲食等等的生活習慣作比較。

從古至今,一波又一波到英國的移民潮,使得英國目前人口的基因構造,比一般國家來得多樣化。因此,英國是實行生物銀行計劃的理想環境。

耗錢無結果?

不過,有些科學家對這個耗資6500萬美元的計劃感到有些不安。發明基因辨認技術的傑佛瑞斯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他說:”我擔心的是,這個計劃會變成一個無止境的研究,耗費醫學界很多研究經費。要是研究成功的話,倒也算了,但是我擔心這個計劃會搶走生物科技領域一些專門項目的研究經費。”

除了這種顧慮之外,也有人對其他方面的問題表示出擔心。他們擔心的問題之一是,人們能不能夠接受這種可以預先告訴你你將來會生什麼病的新知識。

“基因觀察”是代表這種意見的組織之一。該組織的發言人是華萊士。

華萊士說:”你真的想知道這樣的訊息嗎?製藥公司會不會在你生病之前就要你吃藥呢?”

他說:”這樣作,對健康保險來講是很昂貴的。你的老板,還有保險公司,會不會想知道這些資料,好讓他們有機會拒絕你投保或者是拒絕給你工作?”

個人資料

既然每個人的基因都不一樣,警察就有可能利用生物銀行所取得的基因資料來辨認罪犯的身份,這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的權利。

不過,參與發展生物銀行計劃的丁恩則堅持說,生物銀行的保密措施絕對沒有問題,而且資料也不會用來辨認個人。

他說:”未來的情況是,人們可以衡量他們面對的危險,考慮是不是要接受治療,而且可以得到針對個人情況的治療,避免治療出現副作用。”

英國政府說,他們完全支持這個可以在未來幾十年內發展定做藥物的計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院士怒揭大陸科學界7大違規行為 (4/29/2002)    
  • 最接近完美的食物─牛奶 (4/29/2002)    
  • 西藏發現兩萬年前掌印化石 (4/29/2002)    
  • 千面澳洲–凱恩斯 (4/27/2002)    
  • 什么是純生啤酒? (4/27/2002)    
  • 令人稱奇!一只青蛙六條腿 (4/27/2002)    
  • 4月25日記者北京驚見六條腿“怪蛙” (4/26/2002)    
  • 基因“污染”: 墨西哥野生玉米受到轉基因玉米威脅 (4/25/2002)    
  • 大陸每年由室內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額死亡數十万余 (4/24/2002)    
  • 國中生物學習網站快樂營於台灣東吳大學開台展示 (4/23/2002)    
  • 春季疾病的飲食防治 (4/22/2002)    
  • 李鴻鈞指關渡紅樹林過度擴生醞釀基隆河危機 (4/20/2002)    
  • 人體經絡處的生物光子系統 (4/20/2002)    
  • 美參院否決開放北極圈保護區開採石油提案 (4/19/2002)    
  • 水下沙塵暴肆虐長江口 70多种底棲生物消失 (4/19/2002)    
  • 預防癌症的另類思考 (4/19/2002)    
  • 聯合國新措施對付生物掠奪 (4/18/2002)    
  • 《打開生死之門 探索靈魂奧秘》(十一) 揭開瀕死體驗的神秘面紗 (4/18/2002)    
  • 美參議院重新討論開發阿拉斯加原油儲備 (4/18/2002)
  • 相關新聞
    美參議院重新討論開發阿拉斯加原油儲備
    《打開生死之門 探索靈魂奧秘》(十一) 揭開瀕死體驗的神秘面紗
    聯合國新措施對付生物掠奪
    預防癌症的另類思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