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小故事

百志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6日訊】一千多年前,日本人心儀唐朝,于是全國仿唐,派遣遣唐使到長安留學。從文字、衣冠、飲食、儀節等等方面下手,徹底地來一次新唐化的大化革新,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日本人穿和服的習尚,就是日本人的創新唐文化所造成的文化現象之一。

日本人喝茶,也就与唐化運動脫不了關系。西元八世紀,遣唐使將茶种帶回日本,同時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帶回去,盛行于寺院中。

一直到十五世紀左右,日本又承襲了宋代文人斗茶的風尚,將寺院的茶道普及為講究風雅情趣的平民茶藝。自此日本人飲茶的風气大進,喝茶變成一种跨階級的文化活動。

室町末期,出現了一位茶道大師-千利休,他制定了茶道的四規七則(見附注),將茶道發展推上頂峰,因此而被譽為「茶道天下第一人」。利休除了身為秀吉的司茶者外,同時也擔任秀吉的政治顧問,利用他的地位,把茶道發揚光大,他提倡茶室的簡朴,茶道的寂靜之心。

好景不常,當政的丰臣秀吉受不了千利休的民間聲望,就藉口平亂,頒布身分法令,以莫須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藉口平亂」、「頒布法令」与「莫須有的罪名」,都是當政者整肅异己,迫害忠良時的慣用手法。當政者出于妒嫉,迫害孚人望、得民心的人物,代有篇章,史不絕書,千利休只是其中的一例而已!

喝茶原本是很簡單的事,然而政治斗爭往往把喝茶這等雅事复雜化,其實与茶何干哪?茶道能教人清靜虛心,學習一下做人的道理,于國于民有百利而無一害。茶本無心,是政治与人心的扭曲沾染了茶味,卻改變不了堅忍的茶性,把喝茶單純化,才能還原茶道的精神。您說是不是呢?

附注:

四規為:和、敬、清、寂

七則為:

1茶要濃淡适口

2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

3隨著季節的變化,茶水的溫度要与之相适應

4插花要新鮮

5時間要早些

6不下雨也要准備雨具

7要周到地照顧所有的客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北縣坪林鄉春茶登場,坪林鄉公所將於5月31日起推出「第一屆坪林包種茶節」活動。內容別開生面;5月31日將有徒步憶往「茶道」尋幽、6月2日有「夏日茶宴」以及6月3日上午的「茶郊媽祖」、「陸羽茶神」安座等活動,另外配合全新的生態園區開幕啟用,歡迎遊客同品茶香。
  • 自我康复和長壽等養身之道是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中淵源流長的瑰寶,滲透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從秘笈處方、烹調方法到精美的書法藝術和高級茶道,几乎中國文化的每一個方面都扎根于意在完善身、心、靈的傳統之中......
  • 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在無神論的變异文化的沖擊下,茶道文化雖有殘留,但已不被人所用。小窺古代茶文化不難看出,万物皆有靈。“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轉法輪》)。
  • 】【本報記者大雨密蘇裡州聖路易報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一九九九年宣佈每年五月第二週為“台灣傳統週”﹐從此美國各大台灣僑團紛紛在此週舉辦慶祝活動。聖路易地區台灣人同鄉會五月四日在聖路易動物園主辦了臺美人傳統週活動﹐今年是本地區第二次舉辦。其目的在于向美國社會介紹台灣的鄉土文化﹐同時也增進各族裔的相互了解。圖: 欣賞台灣的茶道
  • 茶是大家熟悉的飲品,飲茶還有專門的茶道,講的是茶禮、茶藝、茶文化。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喝茶需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如果飲用不當也會影響您的身體健康。對不少的人來說,飲茶不是“福”反而是“禍”,怎樣飲茶最健康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