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法介紹(三): 今日節气 –“芒种”

史珂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7日訊】芒种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九個節气。芒种是反映物候的節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麥、小麥開始成熟,將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節。有人把“芒种”解釋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每年6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麥、小麥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春爭日,夏爭時”,這“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种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种以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即將進入梅雨期。

中國長江中下游流傳著許多与梅雨有關的民間諺語,此處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

“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三九期間如沒刮過東風,或東風很少,則芒种節气雨量也將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節气第一天相隔約150天左右。三九期間刮東風与芒种節气的降水有對應關系。

用冬季天气特點來預報梅雨的諺語還有許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黃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著正相關。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諺語說,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則梅雨也偏少。

“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桃花水”指清明節气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的降水。“旱黃梅”指芒种節气梅雨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在長江下游地區,如果清明節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雨水增多,俗稱“發盡桃花水”,則芒种節气梅雨將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桃花落在泥漿里,打麥打在蓬塵里;桃花落在蓬塵里,打麥打在泥漿里”,与此意思相似。

“春水鋪,夏水枯”,“鋪”是指雨水較常年偏多。諺語說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現干旱。它和“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一樣,都是用春季的雨水來預測梅雨的。

“行得春風,必有夏雨”,春風,是指偏東方向的風(東南風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諺語意思是說,春季偏東風較多的年份,則夏季梅雨一般也較多。

“小滿不滿,黃梅不管”,它指明小滿与芒种節气之間,雨水存在著正相關,即如果小滿節气雨水偏少,則意味著芒种節气雨水也將偏少,或黃梅偏遲。

以上這些民間諺語,經气象資料驗認,准确率達70%以上,比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气象預測還“科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