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個聽障無障礙發展協會在東勢鎮成立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12日訊】 「聽障朋友,沒有被放棄的理由」,全國第一個成人聽障無障礙發展協會在台中縣東勢鎮成立了!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的催生者潘信宏懇盼從東勢的一小步,能夠為全國聽障朋友跨出一大步。

據中央社9月12日報導,九二一地震時,全國同胞出錢出力救助災民,全國百姓上下一心,令人動容。地震將屆滿三年,重建區同樣也是災民、但是他們卻得不到與其他災民一樣的幫助,因為沒有人能懂他們的心,他們就是聽障朋友。  

根據台中縣社會局統計,全縣聽障朋友有五千三百多人,其中在東勢鎮的有四百多人,加上多重障礙中、聽障部份的有一百多人,合計約為五百多人。

有些聽障的災民在申請各項補助或辦理各項重建家園的工程時,常常不得其門而入,甚至一些救助災民的措施,他們也無從知道,而這些不公平的待遇,只有一個原因,他們無法和人溝通!

正常人會以為他們不會講話可以用筆談,殊不知聽障朋友慣用的母語-手語的文法,一般人有時很難以了解。況且鄉下地區大部份聽障朋友教育程度較低,所以對災區的聽障朋友來說,和正常人用筆談,簡直是雞同鴨講,因此他們的重建之路,就比正常人要加倍艱辛。

擔任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主任潘信宏,原本在台北資訊公司擔任商品管理部門經理,九二一地震因為協助賑災,進入生平未踏進的東勢客家鎮,之後就留下來,再也不走了。

四十五歲的潘信宏辭掉工作,舉家包括太太、三個孩子一起搬遷到東勢,從高收入的資訊業,後來憑著上帝的旨意,專心做無給職的傳道人。

有一天下午,他與妻子要接孩子放學時,看見一位媽媽用手語與孩子交談,因潘信宏的太太學過手語,立刻下車與這位媽媽攀談,這是他們在東勢遇見的第一個聽障朋友。

兩個月後成立聽障團體,第一次聚會有七個人參加,發展到現今有三十多位成人聽障朋友,有些是遠從外縣市來的。

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如何與外界溝通、沒有人教他們如何採購生活用品、甚至沒有人教他們與自己的家屬如何相處等等,也沒有人像潘信宏夫婦那樣關心聽障朋友。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開始成立聽障團體後,九十年獲得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補助辦理三埸次的手語研習班,訓練公部門及社福團體社工員學習手語,以便對聽障朋友提供進一步的服務。

這個手語班獲得東勢鎮公所大力支持,共推派二十七位各課室人員前來學習,現在聽障朋友到鎮公所洽公,無論到那一課室,都會有人用手語與他們簡單溝通。甚至鎮立托兒所的老師,也有代表來學習手語,聽障朋友送子女上學時就可以和老師溝通。

在這一年多的服務裡,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為聽障朋友解決了許多問題,在聽障團體中,有許多人原來有憂鬱症、個性封閉等,都獲得極大的改善。許多聽障朋友在團體中建立自信,恢復正常的人際關係,學習互相的扶持與鼓勵。

當他們在九二一之後對重建家園與未來的人生燃起一點希望的時候,卻又要面臨九二一階段性政策任務結束而無法繼續服務他們的窘境,他們的燈,亟需要大家為他們「加油」。

於是聽障團體結合家屬以及手語班的學員,連同原在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服務的社工員及志工,共同籌組一個「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繼續致力為聽障者營造無障礙的生活環境,目前會員有一百二十九人,理事長為潘信宏。

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主要服務推動目標為:

(一)語言溝通無障礙:推動手語普及化,使各公務部門、公共場所、學校、銀行等場(處)所都有具手語能力的人,能與聽障者溝通。

(二)資訊吸收無障礙:提昇聽障者識字及口語文法的能力,使他們能藉著報紙、書籍自我成長。

例如:目前在東勢鎮大多數聽障朋友是無照駕駛,因為他們看不懂筆試考題,目前協會已輔導三位聽障朋友考取駕照。

(三)家庭生活無障礙:藉著聽障者與家屬的溝通與諮商輔導,提昇聽障者與家屬的相互瞭解,建立一個無障礙的家庭生活。

(四)社交生活無障礙:建立翻譯志工團隊,以協助聽障者解決在就業、就醫、開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職業訓練以及學習才藝時所遭遇的困難。

在瑞典聽障與翻譯員的比例是二比一,在美國聽障學生上課都有翻譯員隨堂翻譯,聽障教授教學,也有翻譯員為學生翻譯;潘信宏問:「那我們呢?」

要普及化營造聽障無障礙生活環境,潘信宏自認「路還是很長」,然而堅信上帝會賜予恩寵的他,有信心從東勢鎮開始,逐步將服務聽障這樣的理念,推廣到全台中縣、全國各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無障礙巴士有名無實
台灣長榮航空擔綱總統出訪專機任務
美細心照顧扁夫人 提供無障礙廂型車
漫畫:台灣親共統派的“無障礙空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