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童話﹕莫逼向絕路

塵埃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3日訊】

有一個男孩,在鷹巢之下發現了一隻麻雀的幼鳥,便理所當然地將幼鳥看成一隻未來的鷹。 於是他興奮地帶回幼鳥,以訓練老鷹的方式訓練牠,卻發現怎麼都訓煉不好,覺得很挫折。

麻雀也覺得很挫折,因為牠永遠沒有辦法達到男孩的期望,試想,教一隻麻雀像老鷹一樣地高空撲鼠,怎麼可能呢? 沮喪的麻雀有一天飛到了森林的樹稍,看到了一群小小的、和他一樣大的鳥兒在枝頭跳來跳去,快樂異常,於是飛近牠們,那群鳥兒看到了牠,便說:「小兄弟,你好啊!你是哪兒的麻雀呀?怎麼從來都沒有看過你?」

「麻雀?」

「是呀!你是麻雀呀!不過你的飛行方式好像怪怪的,麻雀不是這樣飛的。這樣好了,你看著我們飛,把你的姿勢調過來,這樣子身體和翅膀會比較協調一點,你覺得如何?」

於是這隻從小被當作老鷹的麻雀,半信半疑地,慢慢地隨著「麻雀」們做著飛行的動作,雖然動作還不是很順暢,但隱約地覺得,這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生活方式,他的心裡生出了莫名的喜悅。

只要男孩一不注意,牠就跑到森林中的枝頭上,和其他的「麻雀」們相處,舉止行為也愈來愈像一般的麻雀。

後來男孩也發覺不太對,就對牠說:

「老鷹啊!你怎麼愈來愈不像老鷹了呢?你這樣子飛,人家會把你當成四不像的。」

「可是主人哪!我覺得我不是老鷹,我是一隻麻雀耶,我覺得做一隻麻雀才是真正的自己。」

「胡說!我是在鷹巢下面撿到你的,你怎麼可能不是老鷹,你只不過是還沒長大而已。我費了那麼大的心血去養你,去訓練你,而你竟然不領情,你可知我對你是如何的失望?!」

從此以後,男孩對麻雀的訓練更嚴厲了,男孩以為這樣子對麻雀才是最好的,男孩要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老鷹。

最後,麻雀因為挫折與沮喪,及自我認同的混淆,撞山而亡。臨死前哭泣地說:「為什麼不讓我成為一隻真正的麻雀?」
U◎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幾年下來,因為在夜校教書之故,披星戴月早已成了習慣,某天下班,車上了高速公路,廣播裡傳來一這首熟悉的卡農,樂聲承載的回憶又讓我想起了母親,彰化到台中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卻足以讓我淚眼婆娑,下交流道後車停在路旁的我泣不成聲,情緒再度潰堤……
  • 婆婆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然而,她對兒孫傾盡心力的付出,表現出她偉大的母愛,她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慈母。
  • 大人的思維終究與孩子不同。大人關心名次,而孩子關注參與的過程。整個過程中的體驗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他們便感到快樂。拿到什麼名次,並不影響孩子的心情。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聰慧好學、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往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上一層樓。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 我沒有替她覺得太多的悲傷——她在床上已躺了八年,這次無非換個地方,永遠躺在地上了。對她而言,沒什麼多大區別——這不是對生命行將結束之人比較平靜,不再有痛苦折磨的最好出路嗎?
  • 一下子又想起自己過往的人生旅途上,曾出現過許多幫助自己而不望回報的陌生人,他們的善舉在我心中留下了難忘的美好……我相信自己會繼續努力的將這無私的愛延伸,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老外會看到我們亞洲人的點點光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