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痴呆患者近10萬 每年新增2.5萬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4日訊】在9月21日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預防中心舉辦的“世界老年性痴呆宣傳日”上,記者了解到北京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痴呆患病率為5.1%,北京現有老年人數字達到190萬,痴呆患者將近10萬人,每年新增加2.5萬人,如果按照這個比例進行推算,平均每天增加70人。而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沒有葯物可以有效根治這种病癥,衹有少數葯物能夠在患者發病的早期起到增強記憶和減輕行為失調等療效,但是現在醫學專家公認,老年痴呆的良好治療效果取決于早期發現。中國輕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就診率僅為14%,中度的就診率為25%,重度的就診率達到34%。

生活時報9月23日報道,記者在北京宣武醫院神經科了解到,判定老年痴呆的常規做法是,醫生通過一系列綜合的檢查和評定,排除了中風、抑郁癥等其他老年疾病,綜合評定以后,才能确診為中晚期老年痴呆(注:老年性痴呆在國際上也被稱做阿爾茨海默病)。据了解,痴呆是進展性和退行性腦綜合癥,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行為和情緒。痴呆不限于某种社會階層、經濟地位、种族或地理區域。

神經科醫生特別提示,大部分痴呆不能治愈,但通過早期診斷才能進行早期治療、綜合治療,從而獲得一定的改善。

如何早期發現老年痴呆

現場為母親咨詢的王先生遺憾地告訴記者,原本是想通過名醫的診療,像治發燒感冒一樣,為母親減輕身心上的壓力,但是沒有想到他母親已經不屬于早期痴呆患者,沒有很好的葯物可以有效地減緩病情的發展。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新卿認為,老年痴呆之所以被家人耽誤治療,由于他們沒有把老人好好地比較。他說,首先要与同等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的人進行對比﹔其次,最關鍵的是要与老人最近几年的近況相比,這樣才能公正客觀地評判老人的記憶衰退是正常的衰老,還是必須亡羊補牢的痴呆癥。作為老年人的照料者,即便沒有相關的醫學知識,也盡量不要持僥幸心理。所有的患者家屬都最應該明白這樣一點:對于老年性痴呆癥,最有效的葯物是早期發現。老年性痴呆的10個早期癥狀:記憶喪失、難以胜任熟悉的任務、交流時忘記最簡單的詞語、時間和地點定向障礙、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將東西放錯地方、情緒或行為改變、人格改變、主動性喪失。

老年痴呆的种种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老年痴呆的表現可謂千變萬化。

比如,一位60多歲的老知識分子退休之前在京郊的一家研究所工作,自從1995年幵始在家照看孫子,3年以前,孩子就不愿意讓奶奶到學校幵家長會了,原因很簡單,就是老人不像以前那樣積极主動地与老師交流看法,宁愿一個人躲在教室的一角打瞌睡。不久,平時干活麻利的老人又吵嚷著請保姆,干脆徹底推掉照顧孩子的任務。但自從老人請了保姆之后,老人隔三岔五地請兒子“抓賊”,原由是存折找不到了,母親怀疑是小保姆手腳不干凈。在這樣反反复复換了10几個保姆后,老人的怀疑範圍越來越廣。直到老人兒子的一位學醫的同學偶然到訪,提醒說老人和几年以前判若兩人,最終決定就醫,結果被診斷為晚期老年痴呆。

還有一位老工程師,到女兒家做客時,一時叫不出筷子的名字,反复說,“就是那個”、“就是那個”,最后,他索性自己到櫥柜去取。不久,女兒回娘家,這個老父親想讓她吃放在床下的水果,但他竟急得說不出來,衹得指著床下說,“這里”、“這里”,幸好女兒是大學教師,警覺之下立即帶他就醫,結果被診斷為早期痴呆,從而為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一位勤勞的母親,突然變得不愛做飯,而且每當飽餐之后,還嚷餓,女兒衹得再做一頓。令人不解的是,當她女兒上班以后,還會接到母親的電話,內容竟然是“我還沒吃飯吶!你要餓死我?!”女兒衹得請假回家,接著做飯。結果母親因為消化不良被送到醫院,內科醫生在聽完母女二人的不同“版本”的解釋以后,將老人轉到神經科,被檢查出早期老年痴呆。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离休以后,被剛換的外地小保姆指責“耍流氓”,經過女兒的細心詢問,得知他竟然偷看人洗澡。女兒以為可能是老人喪偶多年,忍不住寂寞,遂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居住,正巧她丈夫當天出差,結果這位老父親竟然在她熟睡之后,悄悄地爬上她的床。惊恐之下她帶父親就診,從醫生那里了解到,這种人格改變并非道德原因,而是老年痴呆的結果。

据記者了解,上述种种病例不見得在每個老人身上發生,但是相似的癥狀也許會在每個人身上發生,即便是中年人。張新卿介紹說,老年痴呆不同于老年期痴呆,她曾經在臨床上發現38歲的老年痴呆患者,近年來,50多歲的中年人也有因為生活質量下降被發現是老年痴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本科學家找到引發老年性痴呆癥的蛋白質
適量飲酒減少早老痴呆危險
母親基因有缺陷 所育嬰兒基因是否應該被改變
美科學家發現﹕60歲得老年痴呆 40歲就能預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