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調查】為國「爭光」幫小忙? 兩華裔被控中共代理人

人氣 979

【大紀元2020年10月06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為中共情報機構工作,就像詹姆斯·邦德一樣嗎?普通人為國「爭光」、「幫小忙」會出現什麼問題?這一期我們聊一聊「群眾運動型」的中共代理人,通過法庭上的辯論,對美國刑法中鮮為人知的《外國代理人注冊法》做一些了解。

最近的案例就是紐約皇后區的藏人警官昂旺(Baimadajie Angwang)9月21日被捕,被控以外國政府代理人身分,電匯欺詐、虛假陳述和妨礙官方程序。還有前中國國航經理林英幫中共駐聯合國代表團軍官偷運包裹案,2019年11月底被判5年緩刑,更早她已同意沒收14萬5千美元財產。

先說一下昂旺的事。昂旺在皇後區111分局做華裔社區聯絡官,他對人友善,態度熱情,許多人對他印象良好,包括我們記者也都對他留有好印象,認為他工作努力,沒想到他突然被捕。9月21日,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宣布他是替中共政府做事的人,雖然他作為美國的公務員,宣誓效忠的對象是美國。

昂旺的案情我先快速的回顧一下。首先關於昂旺的個人情況,他今年33歲,他在2004年17歲的時候到美國,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起訴書說他至少從2014年(也就是27歲)開始,就在中共駐紐約領事館官員的指揮和控制下做事,然後2016他才加入警隊。

昂旺生於中國西藏,但他的國語說得相當流利,和內地漢人沒兩樣。「紐約及新澤西西藏協會」的人也說,昂旺在美國使用的姓名白瑪達潔·昂旺「Baimadajie Angwang」,其實是漢人的命名習慣和大陸拼音的用法。社交媒體上有藏人說,昂旺出生的地方,年輕人已經漢化得相當厲害。

而昂旺的父親是中共黨員,從中共解放軍退役;母親為退休的政府官員,也是中共黨員,他的父母和兄弟均住在中國,他的兄弟還是中共解放軍的後備軍人。

起訴書說,他最初通過文化交流簽證來美,第二次簽證後在美國逾期居留,最終在美國尋求政治庇護,聲稱他在中國居住時因為藏族身分被捕和遭受酷刑。但事實上「自從他的庇護申請獲得批准以來,曾多次回到中國。」這顯然不符合他申請政治庇護的身分。也就是假政庇了。

再說昂旺做的事。起訴書指控,昂旺向中領館報告中國公民在紐約地區的活動,為中共蒐集和評估藏人信息;幫助中領館結交警界高層;還有他稱之為「反向操作」的手法——吸引藏人當間諜、主動送情報給中領館。

大約從2018年至今,昂旺與中國駐紐約領事館至少兩名官員保持關系,其中第二名官員據信屬於中共統戰部的中國西藏文化發展與保護協會,昂旺稱其為「老闆」。當大紀元記者建議他上新唐人電視台的訪談節目、介紹他的從警經歷時,他表示要「請示領導」,最後婉拒。現在記者才知道,他說的「領導」是中領館,他向這名中共官員匯報,最後聽命這個該官員,沒有接受采訪。

至於他的動機,從法庭文件看,昂旺曾告訴他的中領館「老闆」,他希望協助中國,為國家「爭光」,邀請該官員參加警局活動「以提升我們國家的軟實力」,他還希望該官員高升後,將來能回邀他去北京。在一通2019年5月的通話中,昂旺又向這名領事官員出謀劃策,為領事館收集情報的藏人,應該給他們前往中國的10年簽證,以鼓勵他們持續收集情報。

昂旺作為一名活躍於社區、經常見諸於媒體的社區聯絡警員,其「深藏不露」令人意想不到,也讓人大跌眼鏡。

美國如何揭露我們中間的外國特工

之所以大跌眼鏡,也因為我們說到間諜時,常會想到電影和電視裡的007,炫酷無比,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間諜是稀罕的、不是隨處可見的。很少有電影描寫那些普普通通的間諜,因此大家對間諜的活動和概念,其實不是很清楚。特別是這兩年才開始冒出來的「外國代理人」案子,大家更是陌生。

資深時事評論員橫河先生曾分析,中共在海外蒐集情報的機構繁多,除了唯一正式的情報機構國安部外,還有公安部,軍隊情報機構以及海外統戰系統,而統戰系統更多的是由業餘或非專業間諜蒐集情報,屬於情報界的群眾運動類型。

昂旺稱之為「老闆」的便是中領館統戰部的官員。

這兩年來,美國刑法中鮮為人知的《外國代理人注冊法》,已經成為新聞。

《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產生的背景是在二戰期間,原來針對的是納粹德國,其間諜活動在美洲很活躍,那時是在1938年,尚未參戰的美國已經發現納粹的煽動,對美國整個社會的輿論和施政帶來的影響。因此,法例要求與外國政界勢力有關的人物和機構,必須向美國司法部登記,公開他們與外國的關係,包括活動詳情及相關款項等。

二戰結束後,「外國代理人」法律就在美國冷藏起來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嚴格實施,部分原因是這條法律適用範圍廣泛而存有許多模糊空間。現在美國在祭出這條法律的同時,已在多個領域大舉打擊中共在美國的廣泛影響和情報工作。

在1966年至2015年間,美國只有七宗與這部法律有關的案件,很少人關注。但去年和今年,就分別有林英案和昂旺案,用上了這條法律。顯示美國司法部已經逐步通過加強《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執行力度,打擊中共的影響力和間諜活動。

為中共情報機構工作 就像詹姆斯·邦德一樣?

為中共情報機構工作,就像詹姆斯·邦德一樣?間諜都等於007嗎?去年底斷案的前中國國航經理林英案,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案子。林英本人在去年底被判刑前,仍然有諸多的說法,雙方律師來來回回有許多的爭辯,現在翻看案情,仍然能帶來許多啟發。

林英案的案情不算複雜。前中國國航經理林英以航班上其他乘客的名義,托運中共駐聯合國代表團軍官的包裹。她被指控充當中共代理人,沒有向美國司法部註冊。

林英案之所以典型,是因為在美國林英這樣的華人估計不少。她在被指控之後,也在很長的時間內拒絕認罪,因為她百思不解,以前從未發生過運送包裹會涉及聯邦刑事案件,而她也不是共產黨員,她也沒有任何政治上的目的,怎麼會莫名其妙成為外國代理人?

和另一起幾乎同期的外國代理人案——俄羅斯美女瑪利亞·布緹娜(Maria Butina)被控為獲取情報而滲透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的案子比,林英說她做的事太普通,自認也沒有對美國的民主體制構成威脅,她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出於「友誼」而幫忙,讓國航的VIP客戶滿意。

林英通過代表律師在去年底判刑前反覆強調,她不是受過訓練的情報人員,也沒有受僱於外國情報機構,沒有從事過祕密活動,將中國官員無人陪伴的包裹放到飛往中國的航班上「是由來已久的慣例」,沒想到這樣微不足道的活動會觸及「外國代理人」註冊的門檻。

林英的律師辯稱,那些無人陪伴的包裹都通過了TSA(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檢查,沒有威脅到航空公司旅客的安全。林英更沒有從事顛覆性活動,政府從未指控她構成安全威脅。

那我們來看看聯邦檢察官是怎麼回應的。

聯邦檢察官指出,林英誤解了她的行為對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的確,政府沒有說那些包裹中有機密、敏感材料或者爆炸物,事實上,政府根本不知道林英幫中共官員偷運回中國的包裹裡有什麼。更確切的說,林英在為中共政府服務的13年中,將獲得的材料轉給中共,同時幫中共軍官向美國政府隱瞞了這些材料的來源、性質和目的地,這個祕密渠道對中共官員具有價值。

政府說,林英沒有向司法部註冊「外國代理人」,「被告的罪行絕非『未通知司法部』這麼簡單」。「當她採取行動,以破壞美國執法和反情報能力的方式,代表中國協助中國政府官員將包裹寄回中國,令美國官員無法跟蹤中國政府官員在美國境內的行為。那個動作就是她和中國政府共同隱瞞的一次聯合行動。」

吃美國飯 無意卻砸美國鍋?

聯邦檢察官指出,雖然,林英辯稱她熱愛美國,無意傷害美國。但事實上,當她不披露「外國代理人」身分,而代表外國政府在美國進行活動,已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或帶來風險,她就違反了法律。

林英還曾告訴其他國航員工,應該協助中共軍官,因為國航是中國的公司,他們「首先應該效忠中國(中共)」。儘管她是美國公民,她明知美國聯邦運輸法禁止在飛機上托運未登機者的行李。

政府指出,林英不是中共政府的被動代理人,而是充分利用她的職位優勢,以確保其他員工的行為「同樣也符合中國政府的最大利益」。

檢察官認為,拿免稅購物券等各種方式的補償不是林英的主要動機,這些補償也不能夠準確反映她為中共政府提供服務的價值。「相反,被告首先是出於對中國(共)忠誠的動機」。

檢察官總結,林英向對手國的軍官和政府官員提供祕密快遞服務,目的是損害美國政府防範敵對的外國情報部門開展活動、保衛國土的能力。

了解法律 愛共小心觸「法」

在雙方律師的爭辯中,聯邦檢察官還提到另外一個俄羅斯代理人的案例,對目前的華裔警員昻旺案或有啟示。在該案中,被告布堤娜(Butina)在判決時承認,她沒有向司法部註冊外國代理人,但辯稱她只是向俄羅斯提供了一些信息,目的是創造更好的俄美關係。

但最後在法院判決時,她承認,雖然她並未尋求機密信息,她的行為也不涉及間諜交易,但並沒有減輕她對美國造成的傷害。

因此綜上所述,林英並不是一不小心就觸「法」,成了中共的在美利益代理人。她觸法的最大原因不是利益的誘惑,而是中共善於利用海外華人與中國的「血肉聯繫」,贏取海外華人各方面、大大小小的支持,卻傷害了美國利益。她對此議題的深度與廣度缺乏了解。

為因應中共無所不在的滲透、收買、統戰,美國司法部今年6月發布「外國代理人」登記註冊(FARA)門檻的新指南,已為執法行動掃清了障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本報早前的文章:美新指南為《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執法掃清障礙

責任編輯:李雯

相關新聞
美國制裁親共港媒 星島老闆為何遭熱議
上百華裔洛杉磯中領館前籲結束中共獨裁
認中領館為「老闆」 紐約華裔警察被捕
加州法庭阻微信禁令 華裔律師團背後操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