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藝術與人生

文/孫書香
南宋 馬遠《寒江獨釣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232
【字號】    
   標籤: tags: , ,

無畫處皆成妙境

留白,也稱「餘玉」,是中國畫的藝術表現手法,表面意思就是預留空白。留白並不是空無,而是無物勝有物,無畫處皆成妙境。

南宋馬遠的畫,一般只畫一角或半邊,其餘都是留白。《寒江獨釣圖》中,一漁翁垂釣於一葉小舟上,小舟載於煙波之上,整幅無一滴水,卻讓人感到滿幅水汽,方寸之畫竟有空遠浩渺之境。

在長幅的《華燈侍宴圖》上,馬遠將景色分三部分:三分之一寫實;三分之一朦朧虛景;三分之一完全留白。如果去掉留白,這幅畫的意境就沒有了。

山之巔或山腰處的「空白」,可以喻指空靈的浮雲或迷霧,山腳下的「空白」,可以喻指淼淼水域或無垠之塵壤。一幅畫面的不同「空白」,與不同實景相配,便可以產生不同的喻指。

宋 馬遠《華燈侍宴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中國畫中「留白」的處理,也會使畫面「氣韻生動」。畫中空白穿行於畫中空間,形成了「氣」,氣連屬、運轉畫中的空間,帶出一股迴旋而不隨意旁泄的動勢,使畫面仿佛有了「呼吸」一樣,這就是氣韻生動。

說中國畫是「散點透視」,其實還是用西方概念套中國畫,因為中國畫主要是寫意不寫形 ,沒有「透視」 的概念,也不是用「對角線」或「對角構圖」能概分析的,這是另一套審美系統了。

畫面右下或右下角這個位置,是人視線習慣的落點,在《易經》中被稱「亥」位,如果把中國方塊漢字看成一幅畫,其間的疏密流走,最末收筆處也常常是向右或右下,這是氣收局「呼應開合」之處。

李迪的《楓鷹雉雞圖》,踞於左上枝頭的鷹,俯窺右下方的一隻雉雞,急速逃竄向「亥」位而去。從左上至右下方,整幅畫用一個「氣勢」,造成了懸念,使畫面充滿張力。

南宋 李迪《楓鷹雉雞圖》(公有領域)

中國畫的「留白」,也體現了傳統文化宇宙觀,「白」是「無」、是「虛」,落到畫面上,便是「無中生有」的「虛景」,有無之間,虛實相生,如同太極八卦的陰陽黑白圖,世間萬物的生發變化與循環往復,都在其中了。

留白的人生

「留白」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更是深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

留白更像一種中庸之道,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這是古人認為的人生最好狀態。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從某種角度上,也是為人處世的留白。

知人不必言盡,責人不必苛盡,才能不可傲盡,鋒芒不可露盡,有功不可邀盡,得寵不可恃盡,有理不必搶盡,富貴不必享盡,留三分餘地於人,留些後路於己,便是無聲的成全。人與人、人與事之間多一份留白,可進退自如,達圓融練達之境。@*#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追溯歷史,藝術的起源往往與信仰有關。當人們的某種思想感情太過強烈時,就會將其表達出來,用歌聲、用圖畫、用舞蹈。在上古時期,人們對神明的敬仰之心、虔誠之意超越於其它的任何一種感情,因此,在任何一種人類藝術的濫觴階段,我們最常看見的就是描繪天國神佛的作品。
  • 除了表達對天國世界的崇敬與嚮往,藝術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忠實的刻畫自然的風景、人類的生活以及其背後所蘊涵的思想精神。中世紀的西方藝術與中國古代的藝術皆偏重寫意,而文藝復興後的西方藝術更為著重體現表面形式之美好、真實和細膩。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前的傳統藝術,無論東方或西方皆以光明為基調、著力維護人性之善與道德價值觀。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