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一片空白說不出話? 即思即說關鍵2要點

作者/ Hikita Yoshiaki 譯者/李璦祺

人氣 2840

【小編語】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困擾:「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滿腦子模糊的想法卻說不出具體作法?」統合自己零碎的思維,說出有邏輯、有條理的原因、理由、說法,直指問題的核心關鍵點是很多人的願望。本文建議從事情的結論或問題點為起點去思考各類原因,以培養臨場反應力,但是要如何確切落實呢?

腦袋一片空白時,怎麼辦?

和田老師,謝謝您的指教。原來要換個腦袋思考,真是醍醐灌頂。可是,今天又發生了一件讓我大受打擊的事。當時,我在客戶的店面幫忙陳列我們公司的調味料。

客戶看到我的陳列方式,問我:「你為何要這樣排列?」我只回答:「因為我覺得這樣陳列比較好。」接著,就說不出其他答案了,結果對方面露不滿。

如果我無法清楚說明自己的行動是基於怎樣的思考,就會失去對方的信賴。面對為何這麼做的提問時,我希望自己能好好說出答案。

遇到主管嚴厲的責問,腦中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回應。(Fotolia)

1. 再微不足道的舉動,都要找出背後理由

阿大同學,你之所以回答不出為何如此,其實有一個很單純的理由。那就是你平常沒有讓大腦養成習慣,凡事都思考為何這麼做。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今天午餐你打算吃什麼?

假設你在公司附近,走進了一間拉麵店。這時,你可能會想:雖然要排一下隊,但還是這裡的拉麵好吃。

然而,光這樣想是不夠的,你要試著問自己:「我為何想吃拉麵?」並且開口說出你的答案。

「因為氣溫驟降,想吃點熱呼呼的東西。」「因為前陣子的健康檢查報告出爐,結果都很良好,所以今天想大啖碳水化合物,小小放縱一下。」「早上看到電視播出拉麵店特輯。」只要好好思考,腦中就會浮現出不只一個理由。

盡量思考,找到越多理由越好,並且開口說出聲,就算喃喃自語也沒關係。

阿大同學,你知道嗎?行動的源頭,就是我們的大腦。你的一舉一動都是來自大腦的指令。

所以我們得去思考,自己正在做的事,是來自於大腦的哪種指令。這就是控制自己的最佳捷徑。

就拿你今天遇到的狀況來說,在陳列商品時,你一定是一邊做一邊思考:這樣顧客比較好拿、不要小朋友一撞就滾落滿地、要讓顧客從遠遠的那個角落就能看見……這就是「行動的源頭」。

今後在執行工作時,請試著一邊做一邊將腦中飄飄忽忽的念頭說出來,例如「要讓商品好拿取」「要讓商品不會滾落滿地」。

一邊行動一邊複誦大腦下達的指令,這麼一來,你就能養成思考並即刻說出前因後果的習慣。

反覆進行這項練習,大腦就會產生蛻變,讓你能闡述行動背後的理由。

你還年輕,相信未來會常常遇到類似的狀況,甚至被斥責:「你為何這樣搞!」希望你能養成習慣,一邊行動一邊說出為何如此做,屆時才有能力回答得從容不迫。

2.以第三人稱為主詞來思考

在思考自己的行動時,還有一個訣竅,就是把主詞從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這樣就能跳脫主觀角度,和自己的行動保持一段距離,產生客觀性,藉此鍛鍊思考力。

在第一天,我們做過實況報導的練習,這次的練習像是應用版,只要試著將自己的每個行動都用第三人稱描述即可。

「他判斷許多顧客是帶著小朋友前來超市,因而決定要在陳列調味料塔的最底層,多放幾罐調味料,才不會被小朋友一撞就滾落滿地。他發現,從生鮮肉品區朝這邊看,無論如何都會產生視覺上的死角,所以決定貼出一張朝向生鮮肉品區的海報。」

像這樣隨時替自己實況報導,就不怕突然被問到時,無法確實明白、冷靜沉著地回答了。利用第三人稱與自己的行動保持距離,能提升客觀性,進而使你的語言更具說服力。

開口說,用第三人稱描述出自己的行動。現在輪到你親身實踐囉。

*POINT

多練習開口描述自己的心境,會使自己有能力說明前因後果。

<本文摘自,就算腦子一片空白,也能說出花來: 5天學會即思即說力,究竟出版社。>

. 說話內容只占說服力的7% 溝通關鍵是這個
. 說服力100%:冷靜沉著才能表現專業
. 有說服力的銷售:開始說故事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面試問題太刁鑽?10絕妙回答讓你大通關
面試技巧 怎樣回答「談談你自己」最出色
職場如何拒絕他人 專家提6大建議
大學新生指南(11):如何學會自信表達(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