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魚尸諫與朱雲折檻 直臣留名青史

文/周曉輝
宋人《折檻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西漢的《素書》有言「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意思是君王聽到諂媚的話就開心、聽見勸諫就生氣和怨恨,後果很嚴重。是以,臣子的諫言對於君王非常重要。《論語》則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身為臣子,為國為民,盡忠職守,勸諫君王,是為臣的本分。古代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臣子直諫君王、君王虛心納諫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魏徵屢諫唐太宗並被太宗視為「一面鏡子」的佳話,而史魚尸諫與朱雲折檻的故事,在歷史上也頗為有名。

史魚尸諫

春秋時期,衛國有位賢人名叫蘧伯玉,他是孔子的朋友,也是道家「無為而治」的開創者。然而,衛靈公卻不肯重用這位為人忠恕、德才兼備的賢人,反而卻對容顏俊美但德行不夠的彌子瑕青睞有加,委之以重任。

作為衛國大臣的史魚十分憂慮,屢次向衛靈公諫言,請其重用蘧伯玉,但衛靈公根本不聽。

後來,史魚得了重病,臨終前,他囑咐兒子道:「我活著時不能讓君王任用賢德的蘧伯玉並遠離彌子瑕,是我的過失。既然生前無法正君,那麼死了也不當成禮。我死後,把我的屍體放置在北堂(註:古代婦女盥洗之處),這樣足矣。」

史魚去世後,他的兒子遵照其遺言,將其棺木放置在北堂。衛靈公前去弔唁,問這是何故。史魚的兒子將父親之言轉告。靈公很驚愕,臉色都變了,馬上說:「這是我的過失啊。」遂馬上召見蘧伯玉並重用他,同時罷免了彌子瑕,並讓史魚的兒子將史魚的棺木轉放到正堂,依照禮儀安放。

衛國自此得到了更好的治理。孔子聽說後,讚歎道:「古來有許多敢於直言相諫的人,但到死了諫議便也結束了,從未有像史魚這樣的,死了以後,還用自己的屍體來勸諫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誠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這難道稱不上是秉直之人嗎?」

示意圖。圖為東晉 顧愷之《列女傳仁智圖》(摹本)。(公有領域)

朱雲折檻

漢元帝、成帝時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朱雲。他出生在山東,身高八尺有餘,相貌堂堂,魁梧有力。年輕時性情就相當豪爽,喜歡結交豪俠,還想著要像俠客一樣劫富濟貧、施展抱負。四十歲時,他師從博士白子友,學習《易經》,後又跟從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並學有所成,擅長辯論。

朱雲的談吐和才華也折服了漢元帝,他被授予「博士」之職,其後,又前往杜陵縣(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任縣令。他與朝中同樣保持高尚氣節的御史中丞陳咸交好,不依附於專權的中書令石顯,還多次上疏指出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進退。

韋玄成心懷不滿,遂在元帝面前誣告朱雲和陳咸,兩人被下獄,直到元帝駕崩後,兩人才被放了出來。出獄後,聲名在外的朱雲又被薦舉為方正,做了槐里縣的縣令。

當時的漢成帝即位後,提拔自己的老師張禹做光祿大夫,拜為關內侯。其後又將他升為丞相,賜爵安昌侯,成帝對其甚為尊重。不過,張禹表面看起來忠厚謹慎,但實則為人圓滑,政績沒有多少,卻斂了不少財。

一直憂國憂民的朱雲遂上書求見成帝。當著成帝和諸位大臣的面,朱雲上陳道:「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給百姓帶來利益,皆是尸位素餐之人。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希望陛下賜臣尚方寶劍,斬佞臣一人以警戒他人。」

成帝問:「你要殺的人是誰?」答道:「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區區下臣敢誹謗上臣,當庭侮辱朕的恩師,罪當處死,不可饒恕。」隨即命人將他拿下。

折檻圖,宋人繪,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兩個御史遵旨上前要拿下朱雲,豁出去的朱雲雙手緊緊地抓住殿前的欄檻,堅決不鬆手。在掙扎中,居然將欄檻給拉斷了。即便如此,朱雲仍高喊道:「微臣能到地下與關龍逄(páng)、比干在九泉之下同遊,已經心滿意足,只是不知道朝廷的前途會怎樣。」龍逄,夏朝末年賢臣,因夏桀暴虐,其多次直諫被殺;比干是商紂王時期的忠臣,因勸諫紂王,被剖心處死。

在朱雲被拖下去後,左將軍辛慶忌站了出來,他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綬帶,在殿前石階上叩頭諫道:「臣平素就聽說朱雲以狂直聞名於世。如果他說的對,就不可以處死,如果說的不對,也請陛下寬容。臣願以一死擔保。」說罷,不斷叩頭,竟把頭叩出血來。

早已為朱雲之語震驚的漢成帝,聽了辛慶忌的話,怒氣稍稍平息,於是赦免了朱雲的死罪。後來宮中要修理斷了的欄檻時,成帝阻止道:「不用換新的,照原樣放著就行,以此表彰剛烈正直之臣。」

自此,「朱雲折檻」成為典故,後世常以「攀檻」、「折檻」、「檻折」等指直諫或形容進諫激烈,以「朱雲節」、「朱雲折檻」代頌臣子敢於直諫。史魚、朱雲亦留名青史。@*#

參考資料:
《新序‧雜事一》
《漢書‧朱雲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