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疫重創 不夜之城能否醒來

人氣 497

【大紀元2020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報導)日前,紐約媒體上就「紐約市能否在瘟疫後站起來」這個話題展開激烈討論。一派土生土長、熱愛紐約的人沉重地說:「紐約已經永遠地死亡了」;另一派同樣熱愛紐約市的人頑強地反駁:「紐約從來就是災難不斷,但是每一次都變得更加強壯」。不少紐約居民在文章下跟帖表達意見,如果不說悲觀者稍占上風的話,那至少是雙方勢均力敵。

紐約暢銷書作家、前對沖基金經理阿特徹(James Altucher)在網絡博客上撰文表示,「我愛紐約城,我開始搬到紐約的時候就是夢想成真之時。每一個角落都像是正在我面前上映的電影作品,那麼有個性,那麼有故事。」

但是,2020年流行的這場大瘟疫把他曾經熱愛的紐約毀滅了。首先,城裡沒人了,尤其曼哈頓的居民,都逃離了紐約。據地產公司道格拉斯· 艾麗曼的數據,曼哈頓7月份的住宅空置高達1.3萬多套,而去年同期只有6000個空房;相應的,住房租金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

另據《紐約時報》的一個調查,在今年3月到5月期間,紐約市民至少有42萬人離開了紐約市。

阿特徹說,除了人都在逃離之外,紐約最著名的具有世界各民族風味的餐館也大多消失了。他本人鍾愛的前三個餐館都關門大吉,就連他平時點外賣的一個餐館都停業了。那些原來在門前排長隊、一天接待幾千人的鬧市區風味小飯館或者快餐店也都冷清得門可羅雀。

另外,另一個讓紐約成為「紐約」的「百老匯」街娛樂產業也死亡了。根據州與市政府的經濟重啟計畫,到今年年底為止,恐怕這些曾經日日鶯歌燕舞的繁華場所一個也開不了。

阿特徹說,「我這麼說不會得到任何益處,我愛紐約市,我出生在那裡,生活在那裡,我仍然住在那裡,我熱愛紐約的一切,我想讓2019年以前的紐約再回來。但是這一次,不同了。」

持反面意見的人,一個名叫孔隆(Matthew Conlon)的演員撰文反駁上面的觀點說,「當然每一次都不同,而且永遠不同。」而且,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離開紐約的,他自己就永遠也不會離開這座從他5歲起就「偷走了我的心」的美麗城市。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公和權益的時代,確實,世界上的自戀狂總喜歡來紐約,」他說,「但是紐約也永遠是夢想和一切可能發生的地方。」

《紐約晨報》刊發社論表示,在過去的400年裡,紐約一直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大災難:暴動、大蕭條、世界大戰、城市幾近破產、逃亡郊區、諸如三角地的大火災、911恐怖襲擊、颶風以及目前的大瘟疫,從不間歇,一個接著一個。

儘管如此,「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城市以及我們的堅韌有信心。」因為,「毫無疑問我們被打擊了,但是毫無疑問我們也將恢復。」

在雙方的爭論中,公開發表相信紐約能再次興旺發達言論的人多於悲觀的人,不過,在文章下面跟帖的網友當中,認為「紐約難以恢復」的人卻更多。

一個叫Antisop的人在晨報的文章下面評論道,他們家族在紐約已經居住了100多年了,「不幸的是,你們膚淺的編輯部文章在我看來就像在墓地中吹口哨一樣」。

這名讀者認為,911過後,紐約的金融中心從來沒有恢復到從前那樣,很多辦公室都搬到居民樓裡去了;另外,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讓人們不必坐在辦公室中辦公,這就是為什麼自從六月份辦公室重啟之後,實際上班的人數並不多;而且,曼哈頓高昂的租金、管理費用、政府的過度監管以及居家避疫等措施,都會讓人重新評估居住在紐約的合理性。

責任編輯:沁蓮

相關新聞
紐約免費資源多 雇傭雙方應善於利用
聯邦法官裁決 紐約市警紀律處分紀錄應公開
紐約州未與聯邦共同提供400元失業金
佳月:為何紐約總檢察長要解散全美步槍協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