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限制非公有資本參與媒體 專家析動機

人氣 1151

【大紀元2021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共國家發改委上週五(10月8日)發布了一項法規草案,擴大對「非公有資本」參與新聞行業的限制。專家和分析人士指出,中共旨在限制私營企業的權力,使黨在各個領域有更大發言權。同時也是在警告擁有私有資金的新聞機構對所發布內容要謹慎行事。

據《華爾街日報》10月12日報導,媒體學者和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中共領導人一直對中國的媒體保持嚴格控制,但最新的打壓時機意義重大。時機正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展一項運動,旨在限制私營企業的權力,讓共產黨在從娛樂到金融再到教育等所有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

媒體可塑造公眾輿論 中共希望中國人統一思維

報導援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助理教授方可成的話說:「由於媒體在塑造公眾輿論方面的作用,它在這種社會再創造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習近平)希望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更加統一,少受私有資本的影響。」

中共國家發改委上週五公布的法規草案是限制對媒體私有投資的最新行動。內容包括禁止非公有資本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禁止非公有資本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包括但不限於通訊社、報刊出版單位、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站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布服務機構等;禁止非公有資本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頻率、頻道、欄目、公眾帳號等。

法規還禁止非公有資本從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其它關係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等活動、事件的實況直播業務;禁止非公有資本引進境外主體發布的新聞。

私營投資者或不得不將媒體股份出售給國有企業

《華日》援引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副教授亨利‧高(Henry Gao)的話說,北京的最新一輪限制旨在削弱中國私有互聯網公司對媒體和輿論的影響。

高教授表示,禁止組織活動將消除中國媒體公司在廣告銷售之外所依賴的收入來源。他補充說,如果目前的版本獲得批准並積極執行,更新後的限制清單還將迫使私有投資者將其在媒體資產中的股份出售給國有企業,可能會以折扣價出售。

據媒體學者稱,上週五的法規草案中描述的許多限制已經以某種形式存在多年,但在涉及在線新聞內容時,中國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在法律的灰色地帶運作。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新聞學教授詹江(Zhan Jiang,音譯)認為,雖然印刷和廣播媒體在中國受到嚴格監管,但新浪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在製作新聞、金融、娛樂報導和評論時受到的審查要少得多。

詹江說,通過上週五的草案,政府正在向互聯網公司發出一個信號,要行事小心,即使是在以前很少引起當局關注的體育等領域也是如此。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前書記顧永華(Gu Yonghua)將這些限制描述為是以馬克思主義原則為指導。

「無論媒體公司如何擴張,都必須遵守相關規定,還要防止私有資本和利益動機干預主流輿論。」他在一個社交媒體的帖子中表示。

中共一直控制互聯網信息

中共當局一直特別積極地對金融信息施加更大的控制。微博公司在8月底表示,已經關閉或暫停了大約1,000個金融博主的帳戶,其中包括幾個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帳戶。《華日》稱,這是中共互聯網監管機構發起運動的一部分,旨在消除其所謂的與金融相關的謠言、不當評論和其它歪曲中國經濟狀況或金融市場的信息。

中共網信辦在9月8日表示,截至9月初,作為打擊行動的一部分,已經關閉了一千八百多個社交媒體帳戶,並刪除了四萬七千多條「有害」信息。

上週,中國資深財經媒體人羅昌平因評論電影《長津湖》以及質疑朝鮮戰爭的正義性,而被中共警方刑拘。此事件凸顯中共管控言論的嚴重性。微博上週五表示,已關閉羅昌平的帳戶。

香港中文大學的方可成週一在一篇博文中寫道,即使中共批准了對私有投資的新限制,對內容的清理或對新聞媒體規則的執行會有多嚴格,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

他寫道:「全社會都已經意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時代,過去的經驗可能不適合評估當前的事件。」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參議員質疑司法部對抗議家長進行調查
異議記者捍衛言論自由獲諾獎 菲律賓總統祝賀
港大聘律所移國殤之柱 全球28團體聯署反對
【時事金掃描】烏軍攻克里米亞?普京訪朝異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