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10.31】中國疫情延燒 擴散至14省

人氣 3338

【大紀元2021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戴芙若、顏抒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夏令時週五(10月31日)上午11:21,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2.46億(246,672,410)例,死亡人數超過499萬(4,999,034)人。

以下是10月30日(週六)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部分數據參考worldometers)

美國29,302例確診,291人死亡;
加拿大1,180例確診,13人死亡;
澳洲1,565例確診,14人死亡;
英國41,278例確診,166人死亡;
法國7,360例確診,22人死亡;
德國16,558例確診,58人死亡;
印度12,958例確診,446人死亡;
巴西10,693例確診,226人死亡;
俄羅斯40,251例確診,1,160人死亡;
馬來西亞5,854例確診,44人死亡;
泰國9,224例確診,88人死亡;
越南5,227例確診,64人死亡;
印尼620例確診,27人死亡;
日本290例確診,16人死亡;
韓國2,103例確診,13人死亡;
台灣7例確診,0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中國疫情近14天傳14省 黑龍江現社區感染 重症比例高

2021年9月26日,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居民們正在接受Covid-19病毒檢測。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大陸疫情防控相關新聞發布會10月30日通報,近14天有14省出現本土病例,當前疫情仍呈快速發展態勢,其中,黑龍江省黑河市已發生社區傳播。此外,這輪疫情的重症比例比以往要高。

中共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9日,近14天有14省出現本土病例。當前疫情仍呈快速發展態勢,防控形勢嚴峻複雜。

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黑龍江黑河疫情自27日報告以來發展迅速,根據目前疫調和病毒測序結果,本次疫情與近期內蒙古、甘肅等省區的本土疫情均無關聯,是一起新的境外輸入病毒引起的疫情。新增病例主要通過全員篩查和主動就診發現,可見當地已發生社區傳播,並存在擴散外溢風險。

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這一輪疫情是Delta變異毒株感染,傳播速度比較快,由於涉及到老年旅遊團隊的感染,所以這次60歲以上老年人感染的比例較高。

她說,這一輪疫情6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比達40%,比以往疫情當中60歲以上感染人群18.5%的平均比例高,再加上一些老年人有基礎病,因此這次重症的比例比歷次疫情都偏高。

佛州人均病例數全美最低

儘管佛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支持自由的防疫措施受到批評,但近日該州與夏威夷並列成為全美人均病例數最低的州。

據《紐約時報》報導,夏威夷和佛州都報告,每10萬人中平均每天發現9例病例。

儘管藍州實施了全州範圍的封鎖,但德桑蒂斯比這些州早幾個月開放佛州,且從未實施過口罩強制令。

2021年6月7日,佛州州長德桑蒂斯在邁阿密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章啟明/大紀元)

佛州報告全美最低病例數之際,在整個大流行期間採取更嚴厲措施的大多數藍州,則報告了比佛州更高的人均病例數。

密歇根州實施了一些最嚴格的封鎖令,其人均病例數卻大大高於佛州:每10萬人中有38例病例。

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均由民主黨人擔任州長,兩州人均病例數也遠高於佛州。

希臘北部爆發反疫苗抗議

週日(10月31日)晚,希臘北部反疫苗人士舉行了抗議活動。塞薩洛尼基市(Thessaloniki)的示威者不斷高呼:「我們生活在佔領之下。為了解放希臘,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

抗議活動正值中共病毒感染激增之際。該國正在努力遏制第四波大流行。

希臘國家公共衛生組織(EODY)週日宣布新增2,727例病例。此外,還新增44人染疫身亡。至此,在這個約1100萬人口的國家,染疫死亡總人數逼近16,000人。

紐約市兩千多名消防員病假 官員:大規模抗議疫苗令

美國紐約市對公共部門員工的疫苗強制令,將於週一(11月1日)生效。本週已有2,000多名消防員請病假。官員說,這是對疫苗強制令的大規模抗議。

《紐約時報》稱,紐約市消防局負責公共信息的副專員弗蘭克.德懷爾(Frank Dwyer)表示,在總共11,000名穿制服的員工中,有2,000人正在休病假。

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在頒布疫苗接種或檢測的要求後,也爆發了抗議。

FDA需更多時間 評估完Moderna疫苗對青少年風險

Moderna公司表示,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將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該公司疫苗對12至17歲青少年風險的評估。

圖為Moderna疫苗。(RADEK MICA/AFP via Getty Images)

路透社報導,Moderna表示,週五晚被告知,最近對疫苗接種後患上心肌炎(這是一種主要影響年輕男性的罕見副作用)的風險進行了國際分析,FDA需要額外的時間對分析進行評估。

FDA告訴Moderna,這次檢視可能無法在2022年1月前完成。

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已經能夠接種Pzifer/BioNTech疫苗。

波蘭病例繼續激增 單日新增逾7,100例

波蘭病例繼續激增。衛生當局週日(10月31日)錄得7,145例新增病例。

這比當地媒體週六報導的9,798例新病例略有下降,但並未逆轉波蘭在6月和9月間拉平曲線後10月病例增長的趨勢。

週六的新增病例數是自4月23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1年6月26日,在波蘭弗羅茨瓦夫體育場(Wroclaw Stadium)的臨時疫苗接種點,一名青少年在接種Pfizer/BioNTech疫苗。(Omar Marques/Getty Images)

週日又有9人死於中共病毒。

本月,東歐國家一直在艱難應對不斷增長的病例。但值得注意的是,波蘭、烏克蘭和保加利亞等國飆升的數字仍遠低於英國的單日新增病例數。

德國單日新增近1.7萬例確診 死亡添30餘人

德國週日(10月31日)報告新增16,887例確診病例、33例死亡病例。

法國單日新增12人死亡 累計近9.1萬人

法國週日(10月31日)報告又有12人染疫身亡,低於週六的22人。至此,該國染疫死亡總人數達到90,771人。

新增7人因染疫住進重症監護病房,重症監護患者累計達1,046人。

美國空軍逾萬軍人拒絕接種疫苗

目前,約有12,000名空軍人員拒絕接種COVID-19疫苗。圖為2009年7月1日,美國空軍的兩架F-22戰鬥機在接受空中加油。(美國空軍)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自五角大樓8月發布COVID-19疫苗令以來,空軍是第一個大規模拒絕的軍事部門。

隨著夏季感染人數激增,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於8月25日指示所有軍事部門確保服役人員接種疫苗。美國空軍9月3日宣布,現役成員必須在11月2日之前開始至少接種一劑疫苗,而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成員必須執行該命令的日期是12月2日。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約有12,000名空軍人員拒絕了任何疫苗接種方案——低於10月初的約60,000人。

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週三告訴記者,現役軍人中,大約97%至少接種了一次疫苗,約87%完全接種了疫苗。美國所有的軍隊人員接種人數較少,大約82%的人至少接種了一次疫苗,大約68%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

Military.com網站的一份報告稱,空軍的疫苗接種率在9月下旬約為94%,但最近幾週空軍內部的疫苗接種率明顯放緩。目前的時間表表明,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服務人員將無法在截止日期前及時開始工作。

柯比聲稱要求宗教豁免的成員人數「非常少」。

據「新聞週刊」報導,對拒絕接種疫苗的軍人的可能性懲罰包括解僱或接受軍事司法系統的指控,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懲罰的適用範圍。

空軍拒絕告訴《華盛頓郵報》,有多少人完全拒絕接種疫苗,有多少人申請豁免或選擇退出服役,但空軍將在疫苗接種截止日期後公開一些細節。

意大利新增4,526確診 26人死亡

意大利衛生部表示,意大利週五報告了26人死亡,而前一天為37人,而每日新感染病例從4,878例下降至4,526例。

自去年2月爆發以來,意大利已登記了132,100例與COVID相關的死亡病例,已報告了4,771,965例病例。

意大利寄希望於其「綠色通行證」以抑制病例,即要求工人接種疫苗或定期提供陰性檢測或抗體證明,才能上班。 這是目前歐洲最嚴格的防疫措施,已於10月15日生效。

自6月以來,意大利染疫死亡人數大多保持在每天100人以下。

英國報告38,009例新病例 74人死亡

英國國家統計局週日的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內,有38,009人對COVID-19的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病例總數已達到9,057,629例。

雖然感染病例數仍然很高,但已從10月18日的峰值56,658例大幅下降。本週平均新病例數為284,058例,比前一週下降13.5%(44,229例)。

英國週日又有74人死於COVID-19,總死亡人數達到140,558人。

過去7天的死亡總人數為1,099人,比之前7天上升了15.8%(150人)。

根據英國政府統計的數據,共有163,515人的死亡證明上提到了COVID-19。

俄羅斯新增逾4萬病例 再創紀錄

2021年10月29日,莫斯科空曠的紅場。俄羅斯COVID-19疫情嚴重,首都莫斯科重新實施封鎖,關閉非必要營業。(KIRILL KUDRYAVTSEV/AFP via Getty Images)

俄羅斯週日報告了40,993例新的COVID-19感染病例,這是自疫情開始以來的最高單日新增病例數。

其中包括莫斯科市的7603 例,聖彼得堡的3597例,莫斯科地區的2737例,薩馬拉地區的1458例,下諾夫哥羅德地區799例,沃羅涅日地區的793例,克里米亞共和國的712例,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711例,彼爾姆地區的697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州的684例,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的668例,羅斯托夫州的629例,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的605例,斯摩棱斯克州的597例,薩拉托夫州的575例。其餘每個地區的患病人數都不到550人。

俄羅斯疫情特別工作組在過去24小時內還報告了1,158例與COVID-19相關的死亡病例。

截至目前,俄羅斯的確診病例總數已達到至少8,513,790例,染疫死亡人數升至238,538人。

普京總統下令從10月30日到11月7日全國停工,以遏制病毒的傳播,大多數國營機構和私營企業暫停運營。並且下令6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人待在家裡。

許多俄羅斯人都趕著利用假期去黑海海邊度假,或者去埃及或土耳其旅行。

首都莫斯科市週四事實新的封鎖措施,關閉幼兒園、學校、體育館、娛樂場所和大多數商店,並限制餐館外賣或外賣。 食品店、藥店和運營關鍵基礎設施的公司仍然營業。

美國再向台灣提供150萬劑疫苗

圖為Moderna疫苗。(RADEK MICA/AFP via Getty Images)

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稱,美國再次向台灣提供150萬劑COVID-19疫苗,使美國向台捐贈疫苗的總數增加到400萬劑。

這位官員說,新交付的Moderna疫苗劑量週日將乘中華航空公司的航班,從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起飛。

拜登政府官員說:「我們的疫苗沒有附加條件」,也不是為了「獲得恩惠或爭取讓步」而捐贈的,這顯然是在批評北京試圖通過所謂的疫苗外交來加強其地緣政治影響力。 .

這位官員補充說,台灣是全球健康衛生問題的「重要夥伴」。

6月,美國向台灣提供了250萬劑疫苗,使其成為美國疫苗的首批國際接收國之一。

當時,美國官員表示,中共出於政治原因試圖阻止台灣購買疫苗,北京對此予以否認。

日本、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波蘭和立陶宛也向台灣捐贈了COVID-19疫苗,目前台灣約有70%的人口至少接種了一劑。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灣2400萬人口中約有30%已完全接種疫苗。

白宮在10月初表示,在與世界其它地區分享疫苗供應的壓力下,美國已向100多個國家捐贈了2億劑疫苗。

日本東京疫情續緩 高齡患者時隔近1年4月再清零

東京疫情降溫,東京都已連續十多天單日新增COVID-19確診病例低於50例。圖為東京新宿區思出橫町串燒街。(PHILIP FONG/AF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東京都COVID-19疫情明顯趨緩,今天新增22例確診病例中,沒有65歲以上高齡者,是從2020年7月8日以來,時隔近1年4個月再度出現65歲以上高齡者「清零」的情況。

中央社報導,東京都已連續15天單日新增COVID-19確診病例低於50例。

東京都今天新增較上週日增加3例,截至今天為止7天平均單日新增約24.6例;今天新增的22例中,有13例無法掌握感染途徑。

鄰近東京都的神奈川縣今天新增10例確診病例,連續9天單日新增低於20例。

廣島縣今天新增5例確診病例,但縣內的廣島市時隔約4個月再度零確診。

位於日本最南方的沖繩縣今天新增2例確診病例,較上週日減少11例,創今年單日新增新低紀錄。

CDC:18歲以下未打疫苗外籍人士 抵美毋須隔離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澄清指出,未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18歲以下外國籍孩童與青少年,搭機抵達美國後毋須自我隔離。

中央社報導,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今天簽署修正指令指出,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外國籍孩童與青少年,搭機抵達美國後毋須隔離7天。CDC先前於25日發布的指令,引發部分外籍旅客驚慌,擔憂他們的小孩於抵達美國後將必須隔離那麼長久。

美國預定於11月8日解除對諸多國家的特別旅行限制,那些限制禁止過去14天曾待在英國、無邊界管制的歐洲26個申根區國家、愛爾蘭、中國、印度、南非、伊朗和巴西等境內的大部分非美國公民入境。

美國也實施新規定,要求幾乎所有搭機抵美的外籍成人旅客,必須完整接種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或世界衛生組織(WHO)核准的COVID-19疫苗才可入境。

柯文哲:北市疫苗護照很快會上線 綁台北通、進餐廳分流坐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按照目前疫苗施打速度,他估計COVID-19疫情在農曆新年前就會結束,所以疫苗護照很快就會上線,呼籲還沒打疫苗的人趕快去打。

中央社報導,柯文哲今天上午出席「2021鬧熱關渡節」開幕記者會致詞表示,COVID-19疫情估計在農曆新年前就會結束,台北市最慢1月中就會有7成人口打滿2劑疫苗,加上藥物已經發明、上市,理論上就不用戴口罩了。

他說,疫苗護照很快會上線,將結合台北通APP,打滿2劑疫苗的顯示綠色、一劑的顯示黃色、未接種就是紅色,進餐廳時就會分流坐,還沒打的人要趕快去打。

柯文哲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補充,按照戶籍算的話,台北市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約6成,不過若加上大學生等實際在台北市活動的人口,打完第一劑的已經超過7成了。

媒體詢問,若疫情結束,自編新台幣28億元的預算是否就不用了?柯文哲說,這原本是用來採購第3劑疫苗以及藥物,將視中央的採購狀況再決定怎麼處理,若中央可以自行處理,市府就不用麻煩了。

台灣新增6例境外移入 1人接種BNT突破性感染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0日公布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僅1人符合突破性感染定義,個案於8月初完整接種2劑BNT疫苗;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說明,新增6例COVID-19境外移入個案,為4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其中5例分別自俄羅斯(案16517)、美國(案16518)、緬甸(案16519)、泰國(案16521)及英國(案16522)入境,餘1例調查中(案16520)。

莊人祥說,新增的6例境外移入個案入境日介於今年10月17日至10月30日。除了案16518美國入境的本國籍20多歲女性的病毒量較高、Ct值較低為11,其餘5人的Ct值都是30以上,病毒量低。至於突破性感染情況,僅有案16518符合定義,在8月初完整接種2劑BNT疫苗。

雖然案16522英國入境的本國籍20多歲女性有接種紀錄,但莊人祥說明,這名個案早在6月曾於英國確診,8月中旬才完成接種2劑BNT疫苗,研判不屬於突破性感染。其他4名境外移入個案多是沒有接種紀錄或接種史調查中。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412例確診,分別為1,769境外移入,14,58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5例本土,另12例為境外移入。

疫情升溫 內蒙古再有官員被免職

內蒙多名官員因防疫不力被免職。圖為內蒙古遊客進行核酸檢測。(視頻截圖)

新一輪中共病毒疫情持續在大陸各地蔓延。10月30日,內蒙古阿拉善盟文旅廣電局局長孫建軍,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職。

據阿拉善廣播電視台30日報導,經阿拉善盟盟委研究決定,孫建軍未能及時落實自治區疫情防控有關部署要求,履職不力,推動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不到位,免去其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兼盟文物局局長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孫建軍,1968年10月生,1991年7月參加工作,一直在阿拉善盟任職,2019年1月起,擔任當地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

在此之前,阿拉善盟已經有多名官員因疫情不力被問責。

10月26日,中共內蒙古官方通報,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委書記陳占雲,因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職盡責和落實不力被免職。

10月23日,額濟納旗委發布通報稱,包括額濟納旗衛健委主任曲江輝、黨組成員、副主任劉琴,以及公安局樊建勇、焦佳、謝宗龍等多人,均因疫情防控履職不力被問責。

中國自10月17日起爆發新一波疫情以來,目前已經蔓延至16個省份,本波疫情早期感染病例多有額濟納旗旅居史。目前,中國20個中高風險地區,分布在北京和內蒙古等地。

10月30日下午,內蒙古官員在疫情防控發布會上介紹:自治區定點醫院共收治確診病例161人。不過,由於中共習慣於隱瞞,真實疫情數據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疫情致內蒙口岸關閉 運煤量大減

內蒙古近期傳出嚴重疫情,額濟納旗成為疫情中心。鄰近蒙古的策克口岸關閉,甘其毛都口岸運煤量也大減。預計今年冬季北方供煤量將受到影響。

「二連浩特封閉了,策克口岸也封了,就(剩)288口岸,管控得比較嚴。進的煤,焦煤比較少,其他煤種也比較少了。」額濟納旗煤礦業主楊彥(化名)10月30日對大紀元記者說。

楊彥口中的「288口岸」,即位於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的甘其毛都口岸。然而,受到疫情波及的不只上述三個中蒙邊境的口岸,鄰近包頭的「滿都拉口岸」也受到影響。

楊彥說,「前兩天,有幾個司機從新疆路過高風險和中風險地區,幾個司機瞞報行程,造成滿都拉口岸暫時關閉了。現在煤可以卸(在口岸),但是拉煤(車)沒辦法去拉了。」

策克口岸市民李萍(化名)10月29日告訴記者,策克口岸已經關閉,「18日開始,每個居民都在家居家隔離。」

此輪疫情涉及「十一」長假結束後的跨省旅行,疫情從10月17日爆發迄今,尚未平息。

中共衛健委28日稱,根據目前已公布的病例軌跡,有多名病例,曾經有策克口岸的旅居史。

策克口岸,距離額濟納旗首府達來呼布鎮77公里,是中國第四大陸路口岸。達來呼布鎮從17日以來,已發現多起病例。中共官方似乎想把此輪疫情,導向為境外輸入。

額濟納旗27日通報35名確診病例中,國道331線某工地19名務工人員感染,而曾前往策克口岸拉沙子2名貨車司機,曾於331國道上某飯店用餐,包括司機、飯店老闆皆感染。

中國大陸日前出現「電荒」,十多個省份出現調控措施,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8日要求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供應,12日,在與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舉行視訊會議,李克強強調,樂見與蒙古擴大煤炭貿易規模。

外界預估,甘其毛都口岸有望提升到單日600輛,而蒙方提議,每天通過策克口岸的車輛數量提高到400輛。希望在年底前,兩口岸達到單日1000輛的運煤量。

但受疫情影響,甘其毛都口岸單日通關量不增反減。據煤炭資源網10月29日報導,受蒙古疫情影響,甘其毛都口岸單日通關降至200車左右。

楊彥說,除了蒙古煤進不來,國內煤炭生意也不好做,「現在運輸不暢,再趕個發改委打壓煤價,好多企業也在停產,錯峰停產。整體來說,供應生產需求,不是很大。」

CDC:已接種疫苗者的感染及死亡人數上升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縮寫為CDC)位於亞特蘭大的總部。(公有領域)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最新公布的數據,在最近幾個月,在已經接種了COVID-19(中共病毒)疫苗的人群中,與COVID-19有關的感染、住院和死亡的人數都有所上升。但數據顯示,大部分的感染病例、住院和死亡仍然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

根據相關數據,在已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每10萬人中的確診感染病例數,從6月下旬的12.3例上升到8月中旬的121例;大約在同一時間,與COVID-19相關的住院人數,從每10萬人的8.9人上升到75人;因COVID-19而死亡的人數,從每10萬人的0.1人,上升到1.1人。

最近幾個月的一系列研究表明,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正在減弱,特別是對抗COVID-19感染的有效性。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從各州和醫院的監測系統中收集的數據,提供了另一個證實疫苗的保護效應已下降的證據來源。

前川普(特朗普)政府COVID-19疫情顧問、臨床流行病學和社區健康科學碩士亞歷山大(Paul Alexander)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對《大紀元時報》表示:「疫苗有效性的顯著下降,可能是由於Delta變異體——這個主要病毒變種的出現,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疫苗本身的免疫力的減弱。」

「在接種疫苗後的幾個月裡,疫苗提供的免疫力明顯下降,而Delta變種的傳染性更強,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疫苗不匹配Delta變種,因此存在該病毒變體免疫逃逸的現象。」

他還補充說,實際上,疫苗已經失敗了,(英國,以色列等國)收集的證據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一旦感染病例數量增加,通常隨後會有一個住院曲線的上升,然後是死亡曲線的上升。」

科學家們經常把已經完全接種疫苗後所發生的感染病例、住院或死亡,稱為「突破病例」(Breakthroughs)。根據研究和臨床數據,沒有任何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疫苗的有效性都在下降。這種下降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與COVID-19(中共病毒)的Delta變體的出現,以及迅速占據主導地位相匹配。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按年齡細分的數據顯示,在已經接種疫苗者的所有年齡組中,感染病例、住院和死亡的人數都有所增加。

拜登政府推疫苗強制令 19個州起訴

截至週五(10月29日),美國共19個州就拜登政府強制聯邦工作人員和承包商接種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疫苗的行政令提起聯邦訴訟。

其中,德克薩斯州在加爾維斯頓(Galveston)一家聯邦法院單獨提起訴訟;在密蘇裡州聯邦地區法院提起的另一起訴訟涉及阿拉斯加、阿肯色、愛荷華、密蘇裡、蒙大拿、內布拉斯加、新罕布什爾、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和懷俄明。同時,還有另一項訴訟在喬治亞州一個聯邦地區法院提起,涉及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愛達荷州、堪薩斯州、南卡羅來納州、猶他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幾起訴訟發生的前一天,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就同一疫苗強制令宣布提告。截至週五晚些時候,共有19各州起訴就該疫苗令起訴拜登政府。

喬‧拜登總統於9月9日發布了一項備受爭議的行政命令,要求聯邦雇員接種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疫苗作為就業條件;未遵守該命令的承包商也可能會因此失去政府合同。該命令於12月8日開始生效。根據命令,定期COVID-19測試不再是疫苗接種的替代選項,但當事人可以通過宗教或醫療豁免避免接種疫苗。

提訴的19個州均試圖阻止拜登強制令,認為這麼做違反了聯邦採購法,是對聯邦權力的過度擴張。這些州還認為,拜登的疫苗令違反了將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權力分開的第十修正案;利用聯邦開支來脅迫各州,違反了《憲法》,而且沒有適當給予60天公眾評論期。

詳情請閱全文

新西蘭30日新增160例社區病例 創歷史新高

新西蘭10月30日(週六)報告了160例新的社區病例,這是當前疫情中每日感染人數的最高記錄。新西蘭衛生部在一份聲明說,在新病例中,奧克蘭有151例,懷卡托7例,北地1例,坎特伯雷1例。

據新西蘭先鋒報報導,截至上午10點,其中的65例病例有相互關聯,包括38名家庭成員,還有95人仍在調查中。

美公布COVID起源調查報告 情報界:難有定論

2020年5月2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病毒研究所園區內的P4實驗室。(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情報界週五(29日)公布了解密的COVID-19起源調查報告,情報官員們表示,除非出現意外突破,否則他們無法斷定COVID-19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還是從實驗室洩漏的。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NI)公布的這份長達17頁的報告詳細闡述了情報界的調查結果。按照拜登總統的命令,美國情報界進行了為期90天的調查。但該報告稱,美國的17個情報機構對COVID-19的來源存在分歧,但分析師認為該病毒不是作為生物武器來開發的,而且大多數情報機構認為,該病毒也不是由基因工程改造的。

拜登下令調查COVID-19起源時,實驗室洩漏理論正受到廣泛關注。但儘管全球施壓,中共仍然拒不配合國際調查,這也使美國情報界的調查面臨極大困難。

參與起草報告全文的情報界高級官員說,他們希望報告能夠讓公眾更好地了解確定該病毒來源所面臨的挑戰。

完整的調查報告指出,武漢病毒研究所「以前創造了類似SARS冠狀病毒的嵌合體或組合,但這一信息並沒有提供關於SARS-CoV-2是否由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的見解」。

報告還說,武毒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11月曾因呼吸道疾病求醫,但憑藉該信息「不能判斷大流行病的起源」。

報告稱,情報界也不再考慮關於中共將該病毒作為生物武器進行研究的指控,理由是支持這一指控的人「沒有直接接觸到武漢病毒研究所」,所以其提出的主張在科學上是無效的,或者遭到傳播虛假信息的指控。

情報界的4個機構說,他們對該病毒最初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觀點沒有多少信心。還有一家情報機構表示,它有中等信心認為,第一個人類感染病例與實驗室有關。

法官發布限制令 防拜登政府懲罰不打疫苗雇員

華盛頓DC的一名聯邦法官週四(28日)發布臨時限制令,防止拜登政府解僱一樁訴訟案的原告,這些原告狀告拜登的COVID-19疫苗令不准許宗教豁免。

根據福克斯新聞獲得的簡易裁決令,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科琳‧科拉爾-科特利(Colleen Kollar-Kotelly)命令:「文職雇員原告在申請宗教豁免期間,都不會受到懲罰。」

該法官同時裁定:「其宗教豁免請求被拒絕的現役軍人原告,在上訴未決期間不會受到懲罰或遭勒令退役。」

法院還進一步命令,拜登政府中的被告須在週五(29日)中午之前提交一份補充通知,表明他們是否同意在法院裁決之前不會懲罰或解僱原告。

上週日(24日),20名來自聯邦機構的文職人員和現役軍人對拜登及其政府官員提起民事訴訟,質疑拜登政府是否有權頒布並執行9月9日的疫苗令,該命令要求所有聯邦雇員都須接種COVID-19疫苗。

原告律師邁克爾‧約德(Michael Yoder)在給福克斯新聞的聲明中表示,「拜登政府對法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輕蔑態度,對基本的憲法輪廓完全不在行。」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憲法保護和保障不受宗教迫害和脅迫的權利。」他接著表示,這項命令讓他們離贏得訴求又近了一步,它把拜登政府的權力限制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內。

「憲法不需要重寫,它需要重讀。」約德寫道。

【疫情10.29】點擊這裡

責任編輯:李玲

相關新聞
【疫情10.26】台灣本土零確診零死亡
【疫情10.27】中國疫情在邊境城鎮持續升溫
【疫情10.28】紐約市疫苗令明生效引發抗議
【疫情10.29】研究:變體A.30有效躲過疫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