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拉鋸戰 中餐館錘殺案受害家屬誓堅守

常識vs.權威 精神病什麼程度可免刑責 家屬要司法程序而非醫生論斷

人氣 374

【大紀元2021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昨天(11月29日),近千名華人示威者冒著嚴寒再次在布碌崙高等刑事法院外示威,又遊行到附近檢察官辦公室樓下集會,督促檢方「做好該做的事」,讓鎚殺案凶手馬圖諾維奇(Arthur Martunovich)受到公正的判決。因庭審再次延期至明年1月7日,抗議團體誓言將在這場拉鋸戰中「抗爭到底」。

這是抗議團體四個月內舉行的第四次大規模抗議集會,原因是凶嫌手上三條人命,而代表受害人的檢方認可凶手一方提供的「精神病」證據,法官據此裁決他不必負刑事責任,而是有病要治。示威者認為檢方未盡責調查,輕易與凶手一方簽署和解協議,存在「黑箱作業」。

近千名華人示威者昨日在布碌崙高等刑事法院外示威,左邊大型橫幅上用英文寫著:保護人民而非保護罪犯。
近千名華人示威者昨日在布碌崙高等刑事法院外示威,左邊大型橫幅上用英文寫著:保護人民而非保護罪犯。(蔡溶/大紀元)

受害者家屬用常識拷問權威

死者潘子密的遺孀潘太太昨日在示威現場說,凶手的罪行是否與精神疾病有關?精神不正常到什麼程度可免刑責,她要看法律方面的論斷,是否符合科學與司法程序,而不是醫生的論斷。而現在只有凶手一方醫生的論斷。

她對檢方輕易接受辯方立場很不滿。「他們本應該深入調查案件,去搜查和調取凶手的個人物品和電腦資料,調查被凶手自己刪掉的社交媒體記錄,找尋可能存在的仇恨犯罪動機或者蓄謀殺人的證明,但他們幾乎什麼也沒有做。輕易地與凶手一方簽署了和解協議,撤銷了對馬圖諾維奇的一級謀殺罪行指控和仇恨犯罪的二級謀殺指控。」

華人示威者在布碌崙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樓下集會,督促檢方「做好該做的事」。
華人示威者在布碌崙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樓下集會,督促檢方「做好該做的事」。(蔡溶/大紀元)

她也指責檢方誤導華社「權威專家交叉證實」的印象,實際不然。「他們一直在說檢控方也聘請了精神科醫生來把關,是頂級的專業醫生,也得到了跟辯方醫生一模一樣的結論,因此他們已經無能為力。然而事實卻是,他們聘請的精神科醫生,只是像審核專家一樣對被告一方給出的報告進行了形式審查,並沒有按照精神鑑定的基本流程,獨立地對被告重新做一次鑑定。」

她說,在科學的「權威」和司法的「權威」面前,受害者家屬的質疑顯得勢單力薄,顯得沒有專業的支撐,好像在無理取鬧。「但是,我們眼裡有常識,我們心裡也有道義,我們並不是在無理取鬧,我們要的無非是一個公正的對待。」

「我們曾經沉默了,但是現在,我們不打算繼續沉默。」她說,這既是為自己討公道,也是為華人社區討回一個公道,他們會繼續堅守下去,直到司法部門能夠回應他們的期待,檢討自己系統性的問題,把人命真正當成人命來審慎對待,直到他們真正能對法律的嚴肅性負責,他們才會罷休。

最後她說,自從丈夫被害後,這個問題在她心裡憋了1049天,「現在我要大聲問出來,要拼著全力喊出來:亞裔的命還是命嗎?」

華人示威者在布碌崙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樓下集會,督促檢方「做好該做的事」。
華人示威者在布碌崙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樓下集會,督促檢方「做好該做的事」。(蔡溶/大紀元)

家屬一方已拿到精神鑑定書

集會現場,抗議人群高喊「抗爭到底」、「所有人的命都是命」。

當天的集會進行了兩個多小時,許多人站出來慷慨激昂地發言。福建公所主席鄭德良說,美國是法治國家,但如果人民的檢察官都要看人膚色斷案,真讓人感到「拜登的政府也是可怕的政府」。

布碌崙社區意見領袖凌飛說,現在照顧精神病、照顧精神健康成為政治正確的東西,為了表現進步主義而無法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已到了荒謬的地步。在這個動盪的社會中,華人不能再習慣於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那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受害者。出來抗議是力量,每一個公民出來登記選民和投票,也是直接民意的展現。

昨天的集會人數比前三次更多,抗議團體表示下一次將組織動員更多的示威者前來。

潘太太聘請的律師翁振信表示,他已經拿到凶手一方的精神鑑定書,他將和受害者家屬一起翻閱並解釋報告內容,然後陪同家屬與地方檢察官會面,希望在法庭上與地方檢察官一起尋求正義。最有可能的是,即使凶手有資格出獄,他也會被關(精神康復中心或監獄)30年至40年。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冒友辦卡狂刷 重鬱女不起訴
醫師籲民眾檢舉未就醫精神病患 防憾事發生
留美中國生當街襲擊女生 疑妄想症免刑責
鎚殺案兇嫌精神病免刑責 受害家屬提質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