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賞析——波許的《享樂花園》三折畫

作者:周宇
波許的《享樂花園》三折畫。(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570
【字號】    
   標籤: tags: , ,

波許(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或譯波希)和范.艾克(Jan Van Eyck)一樣都是屬於15世紀法蘭德斯的重要代表性畫家。范艾克的貢獻主要在油畫技術的突破和真實客觀地描寫「自然」,而波許卻更有興趣投注於宗教涵義的超常世界中。波許傳世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描寫人類「原罪」的《享樂花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三折畫了。

三折畫(triptyque)是一種經常放置於教堂祭壇前像屏風式的宗教畫形式;除了中央畫板作為主畫面,左右有可向中央折疊關閉的兩翼畫板作為主畫面的襯托或輔助,兩翼闔上後的外層又是一個畫面,整體形式莊嚴而穩重。

波許的《享樂花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正是這樣一幅三折式的作品,由整個畫屏的內外和兩側共同呈現了一個宗教主題,也就是從「神創世造人」到「人類的墮落」的過程。

從闔上兩翼的外側觀看,表現的是一片汪洋中浮現著一些陸地。它彷彿是「創世」之初上帝創造了陸地和海洋,但更像的是毀滅性大洪水發生時的災難景象。波許把地球畫成透明的球體,就像一個魚缸一樣。顯然波許時代的人們對地球的外形還無法想像和掌握,或許畫家也藉著玻璃氣泡的造形暗喻人世間的短暫、脆弱,就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

波許的《享樂花園》三折畫,兩翼外側的畫面。(公有領域)

中間的主畫面描寫的是人類的「肉慾之罪」。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後,在人間繁衍了子孫。然而人類並沒有記取教訓,遵照神的教誨,甚至在人間放縱肉慾。當然,在畫面上直接表現這種行為既不美觀也不道德,波許便採用了較為隱喻的手法。畫面上呈現許多赤裸的男女,做著各種怪異的舉動,許多代表「原罪」的果實和性暗喻的碩大魚類、鳥類混雜其中,和人類有著奇異的溝通。人們有的鑽入「禁果」內,有的和鳥類互相餵食,有的拿果實來玩耍。也有些男女躲藏在透明的玻璃球體內,波許再次藉著透明球體以象徵肉體的歡娛如氣泡般短暫而脆弱。後方中央有一個圓形水池,一群男女騎著各種動物繞著水池遊行。似乎在說:人類沒有了羞恥,就與禽獸無異,所以與動物為伍。一切都象徵了道德的淪喪。

道德淪喪的結果當然是可怕的,所以最右邊描寫的正是罪惡的下場──『地獄』。在波許的詮釋中,地獄是陰暗、骯髒的,充斥各種妖魔鬼怪和折磨人的刑具。遠處陰暗天空下的暗紅色火光加重了不祥和災禍的氣氛,動物形象組合成的妖魔鬼怪奴役、戲虐著人們,這些犯罪的男女只能無力地任憑擺布。波許所畫的地獄刑具中,有些影射人體器官;更奇怪的是,有許多是樂器的造形。後人認為波許的想像力極為豐富,擅長描繪這些常人無法想見的地獄和妖怪,因此把他歸類「超現實主義」的前身。也有人認為,波許所畫的許多景象不完全是憑空想像,他可能有過這樣神祕的視覺經驗。

不論如何,這個道德題材在今天應該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現代複雜的社會中充滿了情色的誘惑,人們似乎很難擺脫。中國古人講男女授受不親,說「萬惡淫為首」。西方的《聖經》也認為淫亂(包括未婚者的性生活)也是被神嚴格禁止和痛恨的。然而過去人們視為罪孽和恥辱的事,現在反被當成樂趣與時尚。兩性關係如同吃飯飲水一般,甚至還為尋求刺激,鼓吹各種變態的行為。

如此說來,波許的這幅作品反而成為「人類走向墮落」的真實寫照。只是,當今有幾人會相信淫亂的惡果,以墮落的結局「地獄」來警惕自己呢?@*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