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污水處理廠致命意外 渠務署六年半後始跟進

人氣 18

【大紀元2021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報導)屯門望后石污水處理廠被發現問題多多。審計署昨日發表報告指出,污水處理廠曾在2014發生致命意外,但渠務署在6年半後才向勞工處跟進成因。污水處理廠曾多次因表現欠佳而被扣減營運款項,報告更指出承辦商對處理廠的部份設備維護不足,又有突擊檢查發現經處理後的污水大腸桿菌含量偏高。

斥資逾18.5億元的屯門望后石污水處理廠於2014年完成改善工程並啟用,根據渠務署資料,承辦商為「安樂—得利滿—中建 聯營」,安樂工程由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丈夫潘樂陶任主席。

審計署報告指出,望后石污水處理廠曾在2014年發生一宗致命意外,一名工人懷疑跌進終端沙井,遺體在一個月後被發現。勞工處就該意外檢控污水處理廠的承辦商,1年後承辦商被定罪及罰款14.5萬元。唯審計署指,直至6年半後的2021年3月,渠務署才以書面要求勞工處提供意外原因的資料。

在致命意外發生後,污水處理廠繼續發生意外,包括2015年10月及2018年4月分別發生兩宗工人受傷的事故,渠務署向承辦商發出表現欠佳通知書。另外,2017年、2018年及2020年,均有工人被發現未經許可進入密閉空間,渠務署曾就此發信警告承辦商。

審計署報告表示,渠務署由2019年至2020年,曾於161天突擊檢查處理廠排放污水的情況,發現有23天污水的大腸桿菌含量偏高,要求承辦商調查原因。承辦商進行的調查需時由9天至約20個月不等,當中3天的有關調查,更要1年後才有結果。

審計署指出,根據合約,所有有機會接觸污水的混凝土構築物,均須以液態應用保護膜系統加以保護。唯2013年12月已發現,用作保護的聚尿塗層出現損蝕,但當時污水處理廠還未正式啟用;2015年3月,約有15%的保護膜剝落;2016年7月部份建築物的保護膜大幅剝落,令構築物外露和受到污水侵蝕。渠務署當時曾指出,有關問題會嚴重干擾污水處理程序。承辦商現時已使用兩種其它塗層修補剝落的混凝土塗層,但審計署建議渠務署需繼續監察新種類保護塗層的效能,以及儘早完成早前保護塗層損蝕的調查。

審計署批評,承辦商多次未能符合部份關鍵績效指標,渠務署因而扣減了支付的營運款項,包括8次未能符合13項關鍵績效指標中的5項指標的情況,以及2014年發生的未經許可緊急繞道排放污水事故,導致14個泳灘關閉了大約兩天,事後承辦商被扣減逾46萬元的款項。◇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維州新增12314例病毒感染 新州新增22255例
守護海洋全年無休 屏東淨灘小琉球率先起跑 
紐卡素污水系統發現病毒碎片 涉及22.5萬居民
悉尼北海灘污水一周內兩次驗出病毒碎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