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寶級藝師施麗梅親授 母親節牡丹春仔花

施麗梅大方開放教學讓學員全程錄影。(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人氣: 1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1年05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多學一項傳統技藝,有機會可風光的派上用場,早期台灣習俗新娘出嫁時頭上都要戴的春仔花,因為時代變遷成了快要失傳的絕活。日前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邀請彰化鹿港國寶級藝師施麗梅南下嘉義開課,傳授製作春仔花的技法,課程大受歡迎,許多學員花費四個小時才完成,都說這是母親節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

 六十歲的國小老師賴怡穎展示她親手完成的春仔花。
六十歲的國小老師賴怡穎展示她親手完成的春仔花。(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施麗梅製作春仔花已經有四十年以上經驗,是國寶級的春仔花藝師。施麗梅說:「每一朵春仔花都有不同的意義,像是新娘的春仔花上會有四顆石榴,代表雙雙對對,多子多孫,婆婆的春仔花上則會有象徵福祿壽的烏龜與鹿。這次做的小牡丹,代表花開富貴。早期的新娘戴的春仔花都是媽媽自己做給要出嫁的女兒,代表著媽媽對女兒的疼惜、期望,希望女兒去夫家後有幸福的未來,每一朵春仔花都有媽媽的心意和關愛。」

 施麗梅親自示範指導每位學員製作小牡丹春仔花。
施麗梅親自示範指導每位學員製作小牡丹春仔花。(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因為大環境變化,愈來愈少人結婚時還記得要戴春仔花的傳統,很多年輕人結婚時也都不知道有這禮節,最多只是買一朵塑膠花讓新娘戴著應景,卻不知道為何而戴。施麗梅說有一天她發現市面上已經開始買不到春仔花了,才警覺這項傳統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機。

 國寶級藝師施麗梅(中綠色旗袍)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開課。
國寶級藝師施麗梅(中綠色旗袍)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開課。(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為了讓春仔花的技法留存下來,施麗梅開始做一些富有童趣又可以不分場合使用的作品,像是蝴蝶、草莓和金魚等,讓春仔花不只是在婚喪喜慶時佩帶,變成日常生活會出現的髮夾或胸針等裝飾品。雖是如此,她還是一直找不到傳人,連自己的女兒也都不願意學。

 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夫人黃淑英也是春仔花的學員。
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夫人黃淑英也是春仔花的學員。(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直到2017年新光三越百貨的「這夏聽她說」巡迴展,促成了她與嘉義的三昧堂精工戲偶的合作,以台南為意象的「時間女神」作品,用三百朵全新打版的鳳凰花做為裝飾,2020年更獲選台灣工藝之美代表,登上敦睦艦隊去帛琉進行文化外交;2019年施麗梅與三昧堂合作的「櫻后」作品,喚起社會大眾對阿里山染井吉野櫻病情的關注,救活了櫻后那棵樹,自此,春仔花終於喚起了大家的注意。

 學員呂玉琴,展示她親手完成的小牡丹春仔花胸針,右為施麗梅。
學員呂玉琴,展示她親手完成的小牡丹春仔花胸針,右為施麗梅。(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順利世家此次幫施麗梅辦展開課,在嘉義市當美術老師的學員呂玉琴說:「每個人都做到歪腰,我完全沒起來喝水跟上廁所,一整個投入呀,還有人起來要貼酸痛藥布,用綉線纏這麼小的紙片真的很吃力,也才知道這朵春仔花有多麼可貴。」

學員劉雅雯從屏東特地北上嘉義上課,她說以前就很想學,但都找不到有人願意教,這次聽到國寶級老師願意開課,一大早就搭火車北上嘉義。實際完成後,真的覺得這項手工藝看似簡單,裡面有著太多學問,難怪一朵市價都要上千元。

 施麗梅指導,由學員製作的春仔花小牡丹。
施麗梅指導,由學員製作的春仔花小牡丹。(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提供)

在嘉義當國小教師的賴怡穎說,母親節快到了,這朵花用紙片,細鐵絲為底,用綉線纏出來的牡丹花,足足花了四個多小時才完成,用來送給媽媽最適合不過,早期都是媽媽親手做給要出嫁的女兒,如今讓女兒做給媽媽更顯珍貴。

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的夫人黃淑英也有報名課程,蔡碧仲次長也親自到場見識這項快要失傳的技藝,他說:「纏花工藝在閩南地區俗稱『春仔花』,春在閩南語中音同『剩』,蘊含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施麗梅老師把春仔花更生活化,做成金魚、蜻蜓和瓢蟲的胸針、髮夾,不只是嫁取才用得到,每天都可以戴著春仔花出門,打開春仔花更大的市場,一定能吸引更多人想學習這項古早技藝。」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