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商到農夫 臺裔移民後院種蓮霧、火龍果

人氣 731

【大紀元2021年09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夏威夷花園市報導)猶如許多的華裔移民為了子女教育而移居,在臺灣經營建築事業的廖大盛於1998年定居南加州,一待就逾廿年。他用建築的規範經營自家後花園,種植蓮霧、火龍果以及茼蒿、苦瓜等四季蔬果,成功轉型為農夫,每到蓮霧收成季節,尚未採摘,就已被預訂一空。

在臺灣從事建商生意的廖大盛,移居美國後在自家後院開闢菜園。(徐綉惠/大紀元)

來自臺中的廖大盛是農家子弟,他說:「過去人家都說種田沒出息,但我在這兒做得很快樂。」1993年,廖大盛的妻子與小孩先來美國定居,為了一家人團聚,他毅然決然結束了臺灣的生意來到美國,一開始他也想繼續發展建商事業,在美國一展鴻圖,但礙於臺、美建築法規不盡相同,加上語言的障礙,他決定轉行務農。

蓋屋土地改為務農 每週三天開市

廖大盛赴美之初買了一些土地,原設想發展蓋屋,後來都用來種蔬果。他說:「來了就要找一些事情做。 一開始是種好玩的,因為懷念家鄉;但最後就變成職業。」廖大盛選種的多是臺灣蔬果,一方面是自己喜歡吃,另一方面是比較熟悉,懂得照顧、種植,加上當地許多華人也很喜歡這些臺灣蔬果,讓他的菜園生意越來越好。

因為是自營的小農場,廖大盛並未到農夫市集販售,往往菜熟成不久就銷售一空,不需要送到農夫市集。他每週開放三日讓顧客來訪,選購採摘最新鮮的蔬菜或水果。因一般民眾缺乏農耕經驗,自己動手採摘可能會傷害植物,所以廖大盛並未開放顧客自己採收,但他的小農場因口耳相傳建立口碑,販售日都可賣出數百磅的蔬果;還有遠居舊金山、休士頓的華人造訪南加州時,特意過來買菜。

因有之前的建商經驗,廖大盛的農場規劃得很整齊,他說:「我是用建築法規來規劃菜園,這絲瓜棚也是用鋼筋。」大多數人後院的菜棚都是以木材搭建,但他堅持用鋼筋更牢固。

適應加州的耕作氣候

廖大盛表示,農人是靠老天爺吃飯,加州陽光充裕,幾乎沒有雨季,對種植蔬果非常有利。但是,氣候日夜溫差大, 夏天中午時動輒破華氏百多度高溫,基本上菜苗會全部枯萎;冬天低溫霜降,植物也很容易凍傷。為了克服這個困境,他做了很多嘗試,得幫植物「蓋被子」、打上遮陽傘,或是某些瓜類,需要用紙箱覆蓋防曬。

在南加種植廿餘年,廖大盛每天都要看氣象報告,確保照顧好後院的蔬果。他表示,每日早晨7點到9點是最好的澆灌時間,但如果天氣太熱,可能傍晚還要再澆一次。除了種植蔬果販售,他也育苗、稼接,提供園藝同好購買。

因為保持精耕細作的原則,廖大盛每日要花兩小時澆灌半英畝的菜園,雖然費時,但卻可以保持品質。他說:「我這(出產)的蓮霧每一年都要排隊,蓮霧季最搶手了。」還有茼蒿也很受歡迎,廖大盛預計在中秋過後開始播種種植茼蒿,因為夏天太熱,茼蒿需蓋網保濕防熱,所以他並不鼓勵大家在夏季種植。

廖大盛介紹如何種植蓮霧。(徐綉惠/大紀元)

他說:「大約九月份,中秋過後播種,四十天以後就可以採收。最好吃的茼蒿在冬至左右收成。」他每年都會種到隔年三月之前結束茼蒿採收,一年約可以收成一千磅以上的茼蒿。

廖大盛的蔬果園配合季節種植相應的蔬果,在疫情下並未受到很大的影響。他說:「大家三餐都得吃菜,該買還是得來買。」他的售價雖然比超市過上一倍,但因沒有農藥,加上有機種植,所以也很受消費者青睞。

廖大盛說:「不同季節,種植不同的蔬菜。我大約都保持種植七、八種左右。土地也要輪流休耕, 今年我就沒有種小黃瓜、長豆。」

蓮霧需要細心呵護

蓮霧是熱帶植物,在南加州並不容易栽植,他建議南加民眾若想在自家後院種蓮霧,一定要先做「土質改良」;首先是將土壤與混合木屑一比一混合,因為木屑可以含水,保持土壤濕度,同時讓土質比較鬆軟;之後再加上三分之一的肥料,三者充分攪拌後,再用這種土壤來種植。

廖大盛後院的蓮霧結果纍纍。(徐綉惠/大紀元)

因為蓮霧怕冷,在種植初期,溫度在華氏42度以下時就要蓋上棉被。如果蓮霧樹當年冬天的葉子不掉光,就表示明年可以繼續生長。他曾因低溫霜凍,損失了四十幾棵蓮霧樹。

廖大盛表示,蓮霧一年四季都要施肥,一年需施肥十五次左右,他說:「蓮霧的第一期肥,我們是在3月份開始,那一期肥很重要,因為它對蓮霧的葉子、根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蓮霧的第一期肥要施重肥,因為它本身是新芽;新芽接下去就是花期,花期到了,開花期如果施肥不當,它容易落果。原則上我們施氮肥為優先,再就是磷肥,再補一些骨粉,最後跟火龍果一樣,以鉀肥為目標;這樣產生的果實就很美,很漂亮,甜度又夠。」一顆成熟的蓮霧樹,通常可以結果近400磅。

此外,蓮霧容易裂果,所以澆水要適度。廖大盛建議,春天新芽期水分要多;開花期水分要控制,否則要掉果;採果期一般3天澆一次,以此防止蓮霧裂果。他也提醒園藝同好,為了防止果實被松鼠等動物吃掉,最好給果子套上袋子,同時也可以防止落果,保持果實色澤鮮豔。

8種顏色的火龍果

除了種植蓮霧,廖大盛也種植了很多不同品種的火龍果。他的果園裡有8種顏色、口感各異的火龍果。他說:「有的口感像果凍,有的很香但是不甜,有的可以結到兩磅這麼大,每個品種都不一樣。」

廖大盛種植的火龍果。(徐綉惠/大紀元)

廖大盛使用不同的氮肥、磷肥、鉀肥來培育火龍果,提供其最充分的營養,他說:「最後甜度要夠必須要施鉀肥。」除了施肥,澆水也是一門學問,廖大盛約3天澆一次水,還有勤修剪枝條,因為枝條太多反而不易結果。

廖大盛種植了8種火龍果。(徐綉惠/大紀元)

從建商到農夫,廖大盛秉持著同樣的勤奮與努力,投身種植,從興趣發展到成熟的職業,在南加開展人生的第二春。◇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夫妻創意火龍果無人店 映照出台灣最美風景
大黃火龍果明年上市  程堅正創農業奇蹟
火龍果皮千萬別丟掉 連皮吃最營養
高雄農改場歷10年研發  水蜜桃蓮霧上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