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一丁:電影院裡看民主

好萊塢是美國文化的活招牌,作者以電影院的運作模式詮釋美式民主的基本程序。圖為2020年10月8日,人們走過紐約市一電影院。(Angela Weiss / AFP)
font print 人氣: 5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22年01月28日訊】好萊塢是美國文化的活招牌,美國人每年花在看電影上的錢超過百億。本文試以電影院的運作模式,詮釋美式民主的基本程序。

民主有兩個前提:法制和民權,兩者是矛盾的雙方,而民主則是這兩者矛盾互動的結果及解決程序。比如說:您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如果因為言論有自由,您就要在電影院裡看電影的時候大聲講話,您就給自己給他人惹麻煩了。這就是民權所帶來的問題:大家都有權利,但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發生衝突的時候,怎麼辦?於是電影院就要訂規章制度:放映期間不許說話——這就是法制。法制越嚴(規章越多),權利就越少;反之規章越少,權利就越多。所以法制和民權兩者是矛盾的雙方。

然而問題來了,有些人明知有規章制度也不照辦,怎麼辦?於是電影院就請來了保安執法人員,這些人就是電影院的行政機構(政府)了。這世上本來是大夥兒安居樂業過日子看電影的地方,可是人群裡總有矛盾,矛盾一來,需要個仲裁和執法的機構,於是地球上就多出來了個不得不要的東西——政府。但有了保安執法人員之後,又有新問題了:如果電影院老闆是個自戀狂,這下有了保鏢手握武裝,馬上就強悍起來了。放映期間不許別人講話,自己卻要發表演講而且滔滔不絕;或者只允許擁護自己的張三講,只鼓勵為自己做宣傳的李四說,卻不允許所有其他的人講話。又怎麼辦?政府本來是來幫我們解決問題的,但政府的出現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何防止政府濫用公權力,如何制衡政府權力過大的問題。

民主就是一個平衡個人權利、他人權利和政府權力這三者之間關係的公共程序。或者說,是用一人一票的平等程序去解決民權與法制之間矛盾的程序。

美國的民主是一個共和體制的民主。共和就是一個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共同的和約——憲法。一人一票的過程只能在憲法規定的範圍之內才能有效,超過這個範圍之外的東西,就不能用一人一票的方式來解決。

比如說:以美麗溫柔而遠近聞名的富家小姐林妹妹不知咋地就和又老又窮又醜的光棍漢王麻子墮入了愛河,一個非她不娶,一個除他不嫁。偏偏所有其他的人都看這兩人的感情不順眼,這兩人根本不用做什麼,只要走在一塊兒就能犯了眾怒。這個時候,能否來個投票,以多數人舉手反對的方式否決王林二人的結合呢?當然不行。因為憲法裡沒給任何人投票否決他人婚姻的權利。這就是共和體制下憲法的作用。

被法定的才屬於民權

這裡還有一個基本概念:民權(civil rights)——公民權利,指的是被《憲法》所承認的法定權利,或者說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那一部分人權。民權與人權是有區別的。比如在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國家,由於文化的原因,一些西方國家婦女所能享有的權利在這些國家裡的婦女就享受不到,需要去爭取。無論是已經法定的還是需要爭取的都可以說是人權(human rights),但只有被法定的才屬於民權。

說到民權,傑佛遜在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的時候寫了三大權利:生存的權利、自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傑佛遜的三大權利在我們的電影院裡就是:去電影院的權利、選擇看哪部電影的權利和選擇買多貴的票的權利。

傑佛遜在起草《美國獨立宣言》時寫了三大權利:生存的權利、自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圖為位於華盛頓特區傑佛遜紀念堂內的傑佛遜雕像。(Karen Bleier / AFP)

然而問題又來了:如果一個電影院開在了城市裡一個治安很糟糕的地區,不守規則(違法)的人很多,怎麼辦?電影院就只好多請保安人員來維持秩序,於是電影院(政府)的機構就越來越大。而臃腫的機構需要更多的錢來支撐,於是乎羊毛出在羊身上,票價(政府稅收)就越來越高,最後導致惡性循環:政府無限擴張,個人的自由空間則被極度壓縮。這就是公眾道德對法律多少和政府大小的影響。

當然,對於現代人來說,造成政府越來越大的原因是多重的,比如健保、環保、教育、福利等,並不僅限於道德方面的原因。這裡之所以將道德的原因拿出來單講,是因為我們話題的側重點是圍繞著文化。

在民主的電影院程序中我們可以看出:民主的程序本身除了保證公平之外,程序本身並無法解決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美式的民主程序中,民眾選票對權力的道德制衡是來自於程序之外的文化之中的、是由民眾內心的信仰所決定的。如果沒有這種程序之外的判斷是非的標準存在,即使是民選的政府也免不了問題重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前總統里根曾說過:政府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s,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

人們在談論民主的時候,一句經常聽到的話是: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但是2008年華爾街的金融危機讓人們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絕對的金錢同樣導致絕對的腐敗。當去教堂的人越來越少,或教堂越來越成為一個社交場所的時候,政府就會越來越大。或者說:當信仰管不住人心的時候,人心就只能靠法律來管,法律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瑣碎。對於美國人來說,在學校裡學到的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知識,而大部分文化層面的價值是從教堂和家裡的餐桌上學到的。

當去教堂的人越來越少,政府就會越來越大。圖為2021 年5 月6 日紐約上西區聖約翰大教堂主樓。(Timothy A. Clary / AFP)

對於一個和諧的美國來說,民主的政治體制和對神的信仰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轉載自《新紀元

責任編輯:連書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龍的傳人究竟做了些什麼,何以被神在上個世紀棄若敝屣?俯視大峽谷中的千溝萬壑,回首百多年來的歷史風雲,我在這盤古的血脈中叩問他在天的英靈:神那眷顧的目光,還會再次關注那塊神州的熱土嗎?
  • 花木蘭在美國是一個婦幼皆知的人物,她在美國的知名程度絕對不下於她在中國。究其原因雖然離不開1998年迪士尼卡通大片《木蘭》的影響。但若論起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的中國歷史故事中,好萊塢的大導和製片們何以獨獨對花木蘭情有獨鍾,就離不開更深層次的文化探討,而不能簡簡單單地從商業角度去解釋。
  • 臺灣的民主之路──「中山之路」與中國一黨專政的「中共之路」,兩者背道而馳、互不相容。一條延續傳統,通向和平;另一條毀滅傳統,走向戰爭。歲月流轉,在現今浩浩蕩蕩的世界民主潮流面前,誰將順之者昌?誰又將逆之者亡呢?
  • 中共的所謂改革開放搞了四十多年了,中國社會的變化有目共睹。如果要人們回答中國是變富了還是變窮了這個問題,不同的群體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之所以答案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因為衡量貧富的標準不一樣。如果把立足點放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用當時衡量貧富的標準來看今天的中國社會,答案會是什麼呢?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