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俄烏危機 烏克蘭妻子要留守家園 港夫支持

俄烏局勢緊張。圖為烏克蘭首都基輔集會,向外界展示對抗俄羅斯的決心。(受訪者提供)
人氣: 15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2月20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文苳晴英國倫敦報導)目前俄烏局勢急劇升溫,劍拔弩張。居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港人尤先生,為本報提供目前當地第一手資訊。與此同時,他的烏克蘭妻子亦決定留守家園。這不禁讓他回想一些港人決心留港對抗中共的情景,同時令他下定決心與妻子共度難關。

基輔局勢現暗湧 全民習武衛家園

基輔市面未有太多緊張氣氛。圖為聖索菲亞大教堂外,市民生活如常。(受訪者提供)

港人尤先生是英國公民,在當地從事教育工作4年,與烏克蘭妻子住在首都基輔。他表示,雖然並未明顯感受到明顯的緊張局勢,所任職的學校在開會後亦決定一切如常,沒有應對措施。而基輔街道仍是一如以往,車水馬龍。原因是基輔仍然不是衝突最前線,「太太跟我說,2014年的示威才最為緊張。因為當時基輔是衝突城市之一,當時人人足不出戶,心驚膽顫。」 

然而,國難當前,局勢瞬息萬變。他近日開始在街上看到有民間團體或退役軍人向民眾進行戰鬥訓練和其它必要技能,一些老弱婦孺也參加其中,「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人甚至帶著孩子了解一切,幾乎是全民習武保衛家園。」

雖然局勢不明朗,但尤先生認為,駐守基輔一帶國民和軍隊均維持相當高的戰備程度,加上家中備有足夠糧食,也不會過份擔心。

烏克蘭太太堅持留守 作為過來人感同身受 

作為香港人,尤先生尊重太太留在烏克蘭的決定。圖為香港去年6月反《國安法》遊行。(文苳晴/大紀元)

尤先生居住的公寓也有不少外國人,絕大部分已早聽從呼籲撒離當地。他同樣有離開的打算,但當談到烏克蘭籍妻子時,整個人卻顯得憂心忡忡。原因是「愛國心」滿滿的妻子一直不願離開,誓要與國家共存亡。但在以香港人的身分去思考太太的想法後,完全感同身受。

尤先生表示,烏克蘭的局勢讓他想起現時的「香港移民潮」,中共實施《國安法》後很多港人選擇離開,但仍有一部分人選擇留下來與極權作抗爭,「這與過去港人面對的事情大同小異,有些人不願離開,繼續對抗中共,身陷牢獄之災。所以我完全明白她的感受,必定會義無反顧支持她。」

烏克蘭基輔舉行集會,大批民眾出席。(受訪者提供)

為支持妻子的決定,尤先生亦有陪她出席216日在基輔的奧林匹克體育場一帶舉行的「團結日」集會,決心抵禦俄國入侵,「很多人都高呼愛烏克蘭和抵抗俄羅斯的口號。這讓我想起香港人過去數年的堅持。」 

「雞蛋與高牆」是很多港人耳熟能詳的比喻,尤先生把它套在俄烏衝突中,烏克蘭就是「雞蛋」,國人面對俄羅斯這塊「高牆」,即使實力懸殊,仍然拚了老命去保衛家園,為的就是保衛家園、城市和下一代。

尤先生在基輔的家中仍擺放有關香港反送中的「文宣」,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暴政。(受訪者提供)

「戰勝『高牆』很難,文質彬彬的港人嘗試過了。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向世人展示如何在中共極權白色恐怖統治下堅持自身理念。」確實,烏克蘭的局勢和妻子的決定讓尤先生想起近年被中共蹂躪的香港。作為一個香港人,他在基輔的家中有擺放一些香港反送中的「文宣」,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暴政。

不要將香港與烏克蘭作比較

被問及兩地同樣面對極權的脅迫,港人大多選擇移民,烏克蘭人大多則選擇留下與國家共存亡。他表示,兩地情況不一樣。首先,香港在主權移交後只是中共的一個特區,連軍隊也沒有。港人過往也習慣舒適的日子,移民是對政權說不的最佳方式。 

相反,烏克蘭國情截然不同,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有自己的軍隊,蘇聯解體後仍保持一定的戰爭狀態,故不能作比較,「烏克蘭人飽經風浪。2014年起一直生活在俄羅斯的戰爭威脅陰影裡;港人則是明哲保身,退而求其次,保留實力。在艱彌厲,戰鬥到底。」 

患難見真情,尤先生坦言事件令她和妻子感情昇華不少。雖然決定與妻子留下,但他表示,由於英國政府已決定向在烏英國公民的直系親屬發放「即時簽證」(immediate visa),自己已為妻子申請簽證,以策安全,「她沒有拒絕我,但也沒有答應我什麼時候會與我前往英國避風頭。我知道她真的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是與生俱來的『愛國心』,就像港人愛香港一樣。我相信若接下來基輔真的發生戰事,她很大機會也不會離開。但我很愛我的太太,誓死相隨。」 

英國外交部熱線:+380 44 490 3660/+44 (0)1908 516666 

英國公民親屬「即時簽證」申請:+44 (0) 300 3032785 

2021年-2022年俄烏危機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烏兩國建交,關係一直不俗。但在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以及隨後的克里米亞危機,讓兩國之間的關係已嚴重惡化,並時有軍事衝突。 

20213月開始,俄羅斯聲稱為了阻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擴吸納烏克蘭,威害國家安全。決定於俄烏邊境屯兵十餘萬。而北約為應對俄軍集結,在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波蘭等地部署士兵。 

2022126日,美國與北約以書面正式拒絕俄方所有要求,包括要求北約保證不再吸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特指烏克蘭及白俄羅斯)以及裁減其東歐駐軍等。 

本週四(217日),烏克蘭東部暴力衝突升級,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武裝和烏克蘭政府交火多次,並就前線違反停火協議行為互相指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則表示莫斯科正在製造藉口入侵烏克蘭,並警告稱入侵可能性仍然「非常高」。

今次事件被外界為冷戰結束後最嚴重的軍事危機之一,類似美蘇冷戰時的古巴導彈危機,更有人將其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潛在導火線之一。

責任編輯:陳彬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