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能否助俄逃避西方制裁?專家解讀

人氣 14802

【大紀元2022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俄烏開戰,西方國家加大制裁俄羅斯之際,中共是否會助俄規避制裁,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專家認為,北京不會冒著丟掉歐美龐大市場以及被制裁的風險,全力幫助莫斯科。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前,普京與習近平在北京會面,並發表聯合聲明,向外界發出中俄互相支持的信號。

作為對俄入侵烏克蘭的回應,美、英及歐盟和其它西方盟友已經宣布或承諾對俄羅斯的銀行、官員、商業領袖和公司進行制裁,並進行出口管制,旨在使俄羅斯的工業和軍隊失去高科技產品。有輿論認為,北京可能會幫助莫斯科規避制裁。北京的一舉一動目前備受外媒關注。

美歐制裁 中共不敢輕易違反 否則損失巨大

據彭博社報導,至少兩家中共國有銀行正在限制對購買俄羅斯商品的融資。這凸顯出在美歐西方制裁措施的威懾下,北京要履行保持與俄羅斯經貿聯繫的承諾可能有時候力不從心 。

報導援引兩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工商銀行的離岸部門已停止為購買俄羅斯實物商品開具美元信用證。

另一名知情人士說,中國銀行也根據自己的風險評估遏制了對俄羅斯商品的融資。兩名知情人士表示,該貸款機構尚未收到中國監管機構對有關俄羅斯的明確指導。

針對中共國有銀行的做法,福克斯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為「中俄聯盟正出現裂痕?」(Is the Russia-China alliance cracking?)的文章。文章中,儘管中共國有銀行實施的限制可能是暫時的,但卻令人質疑中共對俄羅斯的支持。

彭博社說,美國先前對伊朗、朝鮮和香港官員的制裁,中國四大銀行也不得不遵守,因為他們需要使用美元結算系統。曾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處理美中爭端和談判的香港外國法律顧問本·科斯特澤瓦(Ben Kostrzewa)說,中國的金融機構關注與制裁有關的合規問題,是因為「他們不想自己被制裁,他們不能失去獲得美元交易的機會,所以無論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地緣政治影響,他們將不得不非常認真地考慮這個問題」。

儘管北京被美國及其盟友指控幫助伊朗和朝鮮逃避制裁,但違規的規模有限。

針對最近對俄羅斯的制裁,美聯社報導說,中共到目前尚沒有給出任何跡象表明,它願意冒著可能危及自己進入美歐市場的機會來給予俄羅斯大量支持。即使北京想要進口更多俄羅斯天然氣和其它商品,但其對普京的支持能力也是有限的。

專家說,習近平政府可能會在西方制裁限制範圍內支持普京——中國公司可能會利用這種情況來尋求更好的交易——但不會願意去公開違反制裁和成為被懲罰的對象。

「中國不想捲入其中,不想最終因支持俄羅斯而遭受損失。」美聯社援引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的話說。

過去幾年,中國購買了數十億美元的俄羅斯天然氣,這一直是普京的生命線。IHS Markit首席亞太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 (Rajiv Biswas) 表示,中國去年購買了俄羅斯六分之一的出口總額,其中三分之二是石油和天然氣。

白宮週日(2月27日)表示,美國還沒有把針對俄羅斯能源部門的制裁從可能的選項中撤掉。

中俄的貿易額2021年上升到1469億美元,但這還不到中國與美國和歐盟1.6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的十分之一。

威廉姆斯說,這一切都取決於中方是否願意冒著自己被禁止進入西方市場的風險來幫助俄羅斯,「我認為他們不願意」。因為中方再找不到那樣大的一個市場了。

美聯社援引北京清華大學中歐關係專家張立華(Zhang Lihua,音譯)的話說,雖然貿易協議將繼續進行,但「中國不會在俄入侵烏克蘭問題上站在俄羅斯一邊」。

儘管中共一直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但習近平在與普京通電話時表示,北京支持俄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美官員:北京尚沒有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

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一名高級官員週六(2月26日)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似乎沒有幫助俄羅斯規避西方的金融制裁,否則會「嚴重損害」北京的聲譽。

「最新跡象表明,中國不會出手相救。」這位官員在宣布美國及其盟國同意對俄羅斯央行實施制裁並將俄羅斯主要銀行逐出SWIFT國際金融交易網絡後告訴記者。

這位官員表示,最近有報導稱,一些中資銀行已停止為從俄羅斯購買實物商品開具信用證,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這位官員說,如果中國幫助俄羅斯逃避美國的制裁,「這對中國的世界觀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幸的信號,並對俄羅斯入侵歐洲中心的一個主權國家給予默許或明確的遷就」。

「這將對其在歐洲的聲譽造成深遠的損害,但實際上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這位官員談到中國時說。

美聯社認為,即使中俄對美國的不滿可能會讓他們之間的關係升溫,但他們的利益可能會發生衝突。雖然雙方軍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但普京對中國在中亞和俄羅斯遠東日益增長的經濟存在感到不安。

「中俄關係處於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兩國並不是聯盟。」美聯社援引上海政法學員國際關係專家李欣(Li Xin)的話說。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俄烏戰爭:一場不由烏克蘭自主的戰爭
俄烏開戰 美軍艦穿越台海 學者:警告北京
研究:歐盟若對電動車加稅 北京損失40億美元
拜登提出以色列新停火計劃 籲哈馬斯接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