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台語有消失的危機」

人氣 77

【大紀元2022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語學校2003年由當時的董事長李木通等人籌劃成立,來保存台灣文化、優美的文學語言。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灣學校台語班上課情況。(林正賢校長提供)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灣學校台語班上課情況。(林正賢校長提供)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灣學校台語班上課情況。(林正賢校長提供)

現任台館台灣學校校長林正賢表示,語言是重要的資產。講台語、學台語是對鄉土的認同,也是代表了台灣的文化與藝術。

「語言的失傳就代表文化的失落。」」他說,「為了使台語能在海外永續扎根發芽,『口說父母話,手寫台灣文』,特為鄉親安排了各種台語文閱讀及書寫所需的技能,以及能進一步認識和欣賞台灣文化、藝術的多樣課程,不要讓台語有消失的危機。」

對於台語的來源,林正賢以簡單的示意圖介紹:「夏商周/古漢語 —> 西晉五胡亂華,中原河洛居民南遷至閩粵,保留了現今的閩南、客語和粵語 —> 漢人移居台灣後,再融合本地及其它文化、風俗民情而發展出今天的台語。」

他特別推薦鄉土發表於2016年「閩南語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提到的「西晉五胡亂華開始。文中說,北方的漢人大舉南遷,其中最主要的移居地區就是現在的福建省境內;北方山東河北地區的漢人,遷移到了現在的閩北閩東;而中原地區的漢人則大量遷到了閩南地區。由於在晉朝以前的普通話是以中原雅言為基礎的,所以大量說著中原雅言的中原百姓閩南地區,也就把當時的普通話中原雅言(他們稱為河洛話,意為黃河南岸的洛陽首都地區的正統普通話漢語)帶到了閩南地區。由於歷史和時代變遷的原因,原本的普通話(中原雅言)逐漸失去了原來在全中國占據主要語言的正統地位,經過六朝、隋、唐、宋、明的更迭,逐漸淪為了閩南的地方方言,這就是閩南語的由來。

確切地說,閩南語其實就是上古漢語。保護好閩南語,因為閩南語不僅是閩南人的語言,也是整個漢民族上古漢語的活化石。(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rz9r44.html

古漢語的發音為「平、上、去、入」。從唐代開始,文人寫詩都是依照四聲發音來創作,林正賢表示,因此許多詩詞要用台語唸出來,吟唱才會押韻,歡迎年輕一輩來台灣會館台語文班學習到如何閱讀台文、書寫台文並享受台語文。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灣學校台語班已經開學了,有台語課和讀書會,詳情請洽626-3074881。◇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紐約台灣會館五月全面重啟 活動豐富
美國陸軍徵兵營 台灣會館慶祝亞裔傳統月
布袋戲歌后西卿懷舊開唱 平時深居簡出迷追劇
歌劇院夏日音樂劇 本土百老匯引風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