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 海外港人訴心聲(二)

舊金山灣區「香港節」重現珍寶海鮮舫

【大紀元2022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香港「七一回歸」25周年,相較中共與港府的官方活動,海外港人也以民間的方式傳遞香港文化,延續香港精神。

全美首個以香港為主題的嘉年華「香港節」(Hong Kong Carnival)將於7月2日(週六)在舊金山灣區舉辦;洛杉磯香港論壇(HKFLA)則與多個組織訂於6月30日(週四)在網絡上共同舉辦「香港的前世今生:25年的沉淪及未來走向」研討會,反思「一國兩制」下香港遭遇的困境,並探討未來將如何發展。

洛杉磯香港論壇(HKFLA)與多個組織訂於2022年6月30日(週四)線上舉辦「香港的前世今生:25年的沉淪及未來走向」研討會。(HKFLA提供)

「香港節」參與者踴躍

「香港節」源於一群熱愛香港的義工們之想法。發起人之一Sara表示,因為在美國的香港僑民居住地比較分散,但舊金山灣區的香港人比較多,所以興起了在灣區舉辦嘉年華的念頭。出乎意料的是,3600張免費預約的門票在一小時內被預訂搶光,參與者非常踴躍。

Sara說:「不只是老香港移民,還有新香港移民加入。一些講廣東話的大陸人也很有興趣。」香港節旨在推廣香港文化並凝聚加州灣區一帶港人;藉此活動重拾舊日香港情懷,同時亦可體驗最新香港流行文化。香港節也吸引了灣區當地各族裔參與,Sara說:「苗必達(Milpitas)市長Rich Tran當天也會擔任嘉賓,灣區的白人、黑人、拉丁裔,所有對香港文化有興趣的人也都會來參與。」

香港節並非只限於舊金山灣區的活動,據Sara所知,有些遠在加拿大、歐洲的香港人也已經訂機票準備參加;並且,當日適逢美國國慶日長週末,不少住在洛杉磯、西雅圖的香港人也準備驅車前往參與。

與「世界最大海上食府」合影及更多

與會民眾可與各種香港景點的布景合影,例如維多利亞港、獅子山,還有6月20日傳出「沉沒」的「珍寶海鮮舫」——─船東新濠國際發展旗下的香港仔餐廳發言人之後修正為「傾覆」但行蹤成謎,目前有可能漂浮在西沙群島海域。

珍寶海鮮舫曾是香港南區的著名地標,這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承載香港人40年的歷史記憶。因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社會運動,隔年又受到疫情影響,生意一落千丈。目前此船行蹤仍成謎,但民眾可在香港節與珍寶海鮮舫的布景合影。

香港節還準備了「遊戲房」,除了各種不同的益智棋類遊戲,還有麻將、撲克牌等老少咸宜的活動。其中有一款「康樂棋」,是上世紀港人們兒時共同的回意,但現在香港已經很少人玩。主辦方的義工們,特別為了香港節重新製造,這是一項技巧性的撞擊球運動,需使用球杆將球打入球檯四角的洞內,以達成特定目的,打法與規則類似於檯球。

「香港節」除了各式小吃,還有豐富的棋類遊戲,供民眾同遊香港人的兒時玩意。2022年6月25日,主辦方正在布置中。(香港節主辦單位提供)
這副「康樂棋」是義工們特別為香港節重塑推出的,別具意義與價值。(香港節主辦單位提供)

Sara說:「我們希望將香港文化帶到非香港社區,讓更多人認識香港。」

洛杉磯香港論壇:另類抗爭

活動當日將有攤位市集,除了雞蛋仔、碗仔翅、魚蛋和砵仔糕、牛雜、煎釀三寶、腸粉、糯米糍等各式香港小吃,也會介紹香港的大排檔起源、文化,還有各種香港經典的遊戲攤位、工作坊。

Sara表示,香港節是一個傳承香港記憶與舊文化的嘉年華,主要參與者們橫跨不同的年齡層,但眾人都有一個共同信念—─熱愛香港文化,由電影、音樂、遊戲等不同層面去銘記香港。

因為香港節反響十分熱烈,許多不同地區也向主辦方傳遞出也想舉辦香港節的意願,所以Sara表示,之後可能會視情況安排在其它地區舉辦類似的活動。7月2日香港節活動場地很大,分為室內、戶外不同區域,持門票的民眾優先入場,但到場沒有門票的民眾,也可等候入內參與嘉年華。

洛杉磯香港論壇發言人Charles Lam認為,香港節是一個非政治性的香港文化活動,也可視為另類的抗爭模式,他說:「中共想要香港同化大陸的時候,海外港人搞一個不同的香港獨有文化。」

「香港的前世今生:25年的沉淪及未來走向」研討會

洛杉磯香港論壇與多倫多港人行動小組(Torontonian HongKongers Action Group)、北加州香港會(NorCal HK Club)等團體也將於6月30日下午3點(PDT)共同舉辦線上活動,由程翔、鄺頌晴、練乙錚與鍾劍華主講「香港的前世今生:25年的沉淪及未來走向」。民眾可在臉書或YouTube上參與直播觀看,共同探討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人究竟有沒有做錯什麼選擇?中共當局一開始是否就埋了什麼伏筆?盼從過往的教訓中提取經驗,展望未來。

面對香港現況,Charles Lam感到唏噓,香港人好似回到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對未來充滿迷茫。他說:「我們這些90年代離開香港的人,大多是因擔心回歸後社會不穩定,當時六四發生不久,對中共有恐懼。」

然而回歸初期,中共對香港的管理相對寬鬆,經濟發展勢頭很猛,做生意風生水起,很多移民港人回流。Charles Lam說:「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朋友回到香港,當時有很多機遇。但現在,看到中共猙獰的面目,也看到當年回流香港的人,又回到海外。」

2012年,香港的家長們發起「反國教」運動,走上街頭遊行;2014年,香港市民爭取普選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和平佔中)演變為「雨傘革命」;以至2019年爆發的「反送中」示威,200萬香港市民走上街頭,向港府與北京當局「說不」。

Charles Lam表示,大多數的海外港僑仍很關注香港情況,洛杉磯香港論壇的成員們除了每年固定赴洛杉磯中領館悼念六四受難者,同時也支持、聲援香港的社會抗爭。他說:「一開始中共不插手香港事務,很多人都以為香港會有民主,但經過幾年後看到這些衝擊,所以很傷感。」

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出現移民潮,其中有些中產家庭,為維持在香港的事業,由父親留在香港工作,母親則帶著小孩移民,因為父親經常要搭飛機往返香港和異國與家人團聚,因而有「太空人」之稱。

Charles Lam:「我們有很多熟識的朋友,又回到『太空人』的情況,妻小在歐美,自己留在香港。」他感慨,人到中年,要在美國、加拿大或其它國家重新找工作,未必有類似在香港的收入與待遇,移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中共不會信守承諾

香港回歸25年後,香港人已清楚地意識到,中共不會信守承諾,當初鄧小平所說的「五十年不變」,現在格外諷刺。Charles Lam認為目前誰也不知道香港的民主運動是否結束了,因為疫情還有許多客觀因素,使得香港人不能上街抗議;但他認為這不代表民心不想改變,香港文化也不會消失。

海外港人除了在政治、外交等方面著力聲援香港,也會舉辦香港文化的推廣。Charles Lam說:「我們不會持續遊說民選官員,但會與其保持聯繫,時常溝通,畢竟議員們也需要選民的認同,在推動法案時,也會取決於香港的實際情況。如果香港再爆發更嚴重的人權事件,那我們也會適時推動更相關的法案。」如若中共不迫害香港、不侵犯人權,海外港人亦不會向國際籲請聲援,例如遊說美國政府向中共實施制裁。他說,導致大陸遭國際制裁的始作俑者正是中共當局。◇#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香港回歸25周年 海外港人訴心聲(一)
香港回歸25周年 海外港人訴心聲(三)
香港回歸25周年 海外港人訴心聲(四)
防AI取代社區學院教師 加州法案待州長簽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