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鑰】妻說出夫左腳心有黑痣 失散多年夫妻團圓

作者﹕泰源整理
命運乖隔,阻隔不了有心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665
【字號】    
   標籤: tags: ,

後漢時期,會稽餘姚人黃昌,字聖真,出身原本低微貧賤。由於黃昌家靠近學校,他多次見到眾儒生修習學校中的禮儀,因而喜歡上了學習,就到學校學習經典。他熟悉公文法令,所以到郡府擔任決曹。刺史巡視州內郡縣,見到黃昌時很是驚奇,將他召為從事。

後來黃昌被授任宛縣縣令。黃昌治理政事時崇尚嚴厲威猛,喜歡舉發隱伏未露的壞人壞事。在朝廷選拔有才能的官吏時,黃昌晉升為蜀郡太守。原先的太守李根年紀老大,政事悖亂,不少百姓遭受侵凌冤枉。黃昌一到任,來訴訟的官吏百姓有七百多人,黃昌將案件全部處理判決,無不合情合理。黃昌祕密抓到一個盜賊首領,強迫他一一說出各縣中強橫殘暴者的姓名住址,而後分派人馬出其不意前去討捕,沒有一個人漏網逃脫。那些素來作惡、奸猾異常的人,都逃往其它地方去了。

起初,黃昌在州府擔任文書的佐吏時,他的妻子回娘家探視父母,遇上壞人被擄掠,接著輾轉流浪到蜀郡,做了別人的妻子,並生了孩子。

二十多年後,當黃昌為蜀郡太守時,一天,一位婦女因兒子犯了法,她就親自找黃昌申訴。黃昌感覺她不像蜀都人,就詢問她從哪兒來。她回答說:「我原是會稽餘姚戴次公的女兒,州府主管文書的佐吏黃昌的妻子。一次在我回娘家的途中被壞人擄掠,就流落到了這個地方。」

黃昌聽了大吃一驚,將她叫到跟前仔細詳問:「你憑什麼說你認識黃昌呢?」她回答說:「黃昌的左腳心有顆黑痣,他經常說這是吉相,自己可以做二千石的官。」

黃昌就伸出腳給她看,兩人相抱大哭。黃昌把妻子迎回家中,兩人重作夫妻。

命運乖離,阻隔不了有心人。 (Pixabay)

又有一例:明朝時,福建南安地區有一姓蕭的人,年少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親,孤獨無依靠。後來娶了同村陳氏,住在陳氏叔父家中。陳氏叔父橫暴凶狠,心存私念,經常辱罵蕭某夫婦,還想賣掉他們以節省生活費用。一次,蕭某因事與他發生爭執,結果被他用斧子砍傷了左臂,鮮血流滿了衣袖。

蕭某自知不能再在這裡住下去了,就與妻子告別,逃往外地。臨行時,蕭某將染了血的衣袖割成兩半,把一半交給妻子保存,作為日後兩人相逢的憑證。

蕭某去到了襄陽,到處漂泊流浪,靠著製盆、製桶的工技餬口為生。他有時也想回家,但因不滿其姻家叔父的暴虐而忿怒,久而久之,便放下了回家的念頭。

陳氏在丈夫蕭某離去後,毀壞了自己面容以保存貞守,靠著針線活維持生計。當初蕭某逃往外地時,她已懷有七個月的身孕,後來生下了個男孩,孩子漸漸長大。由於叔父的阻擾,不讓他讀書,陳氏就親自教他識字讀書,或讓他偷聽鄰家孩子的塾師講課。

這孩兒很爭氣,學習十分刻苦努力,視苦如樂,終於在二十一歲時由州縣薦舉而考中了進士,起初擔任某縣縣令,嘉靖壬午年,擢升為參議,在荊州建立衙門。但因早年失父的緣故,他經常獨自悶悶不樂,曾想辭掉官職,雲遊各方去尋找父親。

有一年夏天,他母親隔著窗簾看見堂下的一個請來幹活的製器匠,他光著胳膊在工作,上臂露出一條傷痕。陳氏心中疑惑,就叫童僕去問工匠是何處人?工匠回答說是南安人,而且講述了為躲避叔父的嫌棄,而離開妻子出走的原因。陳氏聽到後,便親自出來問他:「你的沾血衣袖在哪裡?」工匠大吃一驚,說:「太夫人如何知道此事?」當即拿出當年一分為二的染血的衣袖出來,與太夫人所藏的衣袖相比,兩塊合而為一。於是當堂大哭,夫妻相認。

陳氏也派人將兒子叫回來,對他說:「這位工匠就是你的父親。」兒子慌忙退後,跪拜在父親膝下。兒子於是替父親沐浴更衣,擺設酒宴,慶祝一家重逢。一家人團聚亦是天意作合,皇天不負苦心守節之人;全城百姓也都知道了這件事,滿城為之歡欣。

資料來源:《後漢書·黃昌傳》、《耳談》
@*#

─點閱【人生之鑰】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