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钥】妻说出夫左脚心有黑痣 失散多年夫妻团圆

作者﹕泰源整理
命运乖隔,阻隔不了有心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665
【字号】    
   标签: tags: ,

后汉时期,会稽余姚人黄昌,字圣真,出身原本低微贫贱。由于黄昌家靠近学校,他多次见到众儒生修习学校中的礼仪,因而喜欢上了学习,就到学校学习经典。他熟悉公文法令,所以到郡府担任决曹。刺史巡视州内郡县,见到黄昌时很是惊奇,将他召为从事。

后来黄昌被授任宛县县令。黄昌治理政事时崇尚严厉威猛,喜欢举发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在朝廷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时,黄昌晋升为蜀郡太守。原先的太守李根年纪老大,政事悖乱,不少百姓遭受侵凌冤枉。黄昌一到任,来诉讼的官吏百姓有七百多人,黄昌将案件全部处理判决,无不合情合理。黄昌秘密抓到一个盗贼首领,强迫他一一说出各县中强横残暴者的姓名住址,而后分派人马出其不意前去讨捕,没有一个人漏网逃脱。那些素来作恶、奸猾异常的人,都逃往其它地方去了。

起初,黄昌在州府担任文书的佐吏时,他的妻子回娘家探视父母,遇上坏人被掳掠,接着辗转流浪到蜀郡,做了别人的妻子,并生了孩子。

二十多年后,当黄昌为蜀郡太守时,一天,一位妇女因儿子犯了法,她就亲自找黄昌申诉。黄昌感觉她不像蜀都人,就询问她从哪儿来。她回答说:“我原是会稽余姚戴次公的女儿,州府主管文书的佐吏黄昌的妻子。一次在我回娘家的途中被坏人掳掠,就流落到了这个地方。”

黄昌听了大吃一惊,将她叫到跟前仔细详问:“你凭什么说你认识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的左脚心有颗黑痣,他经常说这是吉相,自己可以做二千石的官。”

黄昌就伸出脚给她看,两人相抱大哭。黄昌把妻子迎回家中,两人重作夫妻。

命运乖离,阻隔不了有心人。 (Pixabay)

又有一例:明朝时,福建南安地区有一姓萧的人,年少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亲,孤独无依靠。后来娶了同村陈氏,住在陈氏叔父家中。陈氏叔父横暴凶狠,心存私念,经常辱骂萧某夫妇,还想卖掉他们以节省生活费用。一次,萧某因事与他发生争执,结果被他用斧子砍伤了左臂,鲜血流满了衣袖。

萧某自知不能再在这里住下去了,就与妻子告别,逃往外地。临行时,萧某将染了血的衣袖割成两半,把一半交给妻子保存,作为日后两人相逢的凭证。

萧某去到了襄阳,到处漂泊流浪,靠着制盆、制桶的工技糊口为生。他有时也想回家,但因不满其姻家叔父的暴虐而忿怒,久而久之,便放下了回家的念头。

陈氏在丈夫萧某离去后,毁坏了自己面容以保存贞守,靠着针线活维持生计。当初萧某逃往外地时,她已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后来生下了个男孩,孩子渐渐长大。由于叔父的阻扰,不让他读书,陈氏就亲自教他识字读书,或让他偷听邻家孩子的塾师讲课。

这孩儿很争气,学习十分刻苦努力,视苦如乐,终于在二十一岁时由州县荐举而考中了进士,起初担任某县县令,嘉靖壬午年,擢升为参议,在荆州建立衙门。但因早年失父的缘故,他经常独自闷闷不乐,曾想辞掉官职,云游各方去寻找父亲。

有一年夏天,他母亲隔着窗帘看见堂下的一个请来干活的制器匠,他光着胳膊在工作,上臂露出一条伤痕。陈氏心中疑惑,就叫童仆去问工匠是何处人?工匠回答说是南安人,而且讲述了为躲避叔父的嫌弃,而离开妻子出走的原因。陈氏听到后,便亲自出来问他:“你的沾血衣袖在哪里?”工匠大吃一惊,说:“太夫人如何知道此事?”当即拿出当年一分为二的染血的衣袖出来,与太夫人所藏的衣袖相比,两块合而为一。于是当堂大哭,夫妻相认。

陈氏也派人将儿子叫回来,对他说:“这位工匠就是你的父亲。”儿子慌忙退后,跪拜在父亲膝下。儿子于是替父亲沐浴更衣,摆设酒宴,庆祝一家重逢。一家人团聚亦是天意作合,皇天不负苦心守节之人;全城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满城为之欢欣。

资料来源:《后汉书·黄昌传》、《耳谈》
@*#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