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安倍對日本和世界貢獻令人懷念

人氣 896

【大紀元2022年07月13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Grant Newsham撰文/曲志卓編譯)真正的政治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才能出現一位。7月8日在日本奈良被暗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就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

他是自中曾根康弘(Yasuhiro Nakasone)以來的過去35年中,二十多位日本首相中第一位配得上這一稱號的首相。

儘管安倍晉三在2020年卸任,但他仍然在推動建立日本的防禦系統、加強美日聯盟、支持台灣以及應對來自共產主義中國的迫在眉睫的威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人們將非常懷念他。

安倍對日本在世界上的角色有一個戰略願景。他認識到,日本不能再袖手旁觀國際事務,自己只是靜靜地坐著,偶爾寫寫支票而已。

(從左到右)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世貿組織總幹事羅伯托‧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和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於2019年6月28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出席關於數字經濟的會議。(Jacques Witt/AFP via Getty Images)

首先,他認為與美國的密切關係對日本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而建立牢固的日美關係需要東京成為一個更有用的盟友。通過發揮積極的地區和全球作用,包括在軍事上的作用,日本可以提高其地位和影響力。

為此,安倍周遊世界,高調地展現國際形象,與大多數前任日本首相形成鮮明的對比。

安倍還指示日本自衛隊在整個亞太地區甚至歐洲擴大軍方的接觸、演習和談判。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此外,在安倍成功放寬國防硬件出口規則後,日本向菲律賓和越南提供了二手飛機和船隻,並作為戰略願景,試圖向澳大利亞出售日本潛艇。如果澳大利亞的特恩布爾(Turnbull)政府當時沒有失去勇氣並取消據報導已經「完成」了的協議,這筆交易將以一種很好的方式顛覆地區戰略秩序。

可惜的是,澳大利亞選擇了一位法國競標者。幾年後,這筆交易因令人尷尬、代價高昂的失敗而被終止。

儘管中共不出所料地抱怨,但日本的軍事外聯活動現在在該地區受到好評。澳大利亞、越南、印度、菲律賓、太平洋島國和其它國家都歡迎日本的安全合作。

如果不是安倍,就不會有「四方」(Quad)聯盟,即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之間鬆散的安全聯盟。

應該記住,安倍並不是第一位開始採取更積極的防禦和自信外交政策的首相。儘管如此,他比1980年代中期中曾根首相以來的任何人都做得更快、更遠。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希望日本成為一個更積極的盟友,並發揮更重要的防禦作用,無論是它本身還是在與美國軍隊的聯盟中。不幸的是,在2012年安倍當選後,由於他對歷史和慰安婦的看法,以及他的「右派」的聲譽,美國政府與他保持距離,因而浪費了一年時間。

然而,美國人終於克服了這一點。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和需要的)。2015年《美日防衛合作指針》(U.S.–Japan defense guidelines)的修訂(和改進)以及安倍成功通過措施,擴大了日本在「集體自衛」(collective self-defense)理論下可以做的事情,就證明了這一點。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至於解決沖繩基地問題,安倍努力從國家角度看待日本的防務,而不是從沖繩活動人士和被門外漢煽動的反對派的狹隘角度看待。

在東京多次承諾搬遷海軍陸戰隊普天間(Futenma)航空基地而没有兑现之後,他君子般地試圖最終推動。

他甚至保持言語謹慎,耐心地試圖與韓國建立關係。

安倍沒有輕鬆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他總是面臨國內相當大的反對意見。安倍不能忽視公眾輿論,因此他努力向公眾解釋他的政策。即使他做的不完美,但比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早期首相都要好。

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USS Abraham Lincoln,左)和妙高號(JS Kongo,前排)護衛艦於2022年4月12日在日本海舉行的美日聯合演習中編隊航行。(日本海上自衛隊)

除了來自反對黨的挑戰外,安倍在執政的自民黨內部還有很多敵人。甚至有一個相當大的自民黨集團反對安倍的積極防務政策,更不用說許多政黨的政客贊成對中共採取更寬容的立場。

安倍還面臨著來自日本和外國的許多人的巨大個人敵意。從某種角度看,了解情況的人們本應預見到他被暗殺,是這種可怕的仇恨造成的結果。

當然,日本的官僚機構也經常拖拉。事實上,儘管安倍晉三取得了成功,但是鑒於財政部的巨大影響力,他無法有意義地增加國防開支。但他確實扭轉了十年來國防預算下降的局面,並且每年至少適度增加。

安倍晉三不僅在國防方面表現出色。在美國拒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之後,他一直保持著這種夥伴關係,從而維持了一個「自由世界」版的地區經濟聯盟,直到有一天美國可能醒悟過來。

與他的許多前任相比,安倍是名副其實的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20世紀初德國著名宰相)。那些前任似乎認為日本首相的主要任務是在中央政府和支持者之間進行資本循環。

對那些前任來說,外交和軍事事務最好留給不願意冒風險的官僚們。

另外,在經濟上,在認為「安倍經濟學」失敗的觀點下,即使在安倍去世後,他仍然受到批評者的猛烈抨擊,尤其是外國批評家。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說安倍晉三交付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尤其是因為他的前任在過去25年中都沒有在重振經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事實上,人們可能會認為,安倍最大的錯誤是沒有認真聽取財務省和日本央行的意見,然後做了與官僚們所建議的相反的事情。

筆者多年來一直關注並撰寫有關安倍的文章。我在一件大事上犯了錯誤。我以為,一旦安倍晉三卸任首相職務,他所創造的勢頭,特別是在國防和外交政策方面,就會消失,日本將回到首相短暫、無效的慣例,以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防務和外交政策。

但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安倍的繼任者正在繼續他的政策,讓日本走上正軌。岸田文雄首相最近談到將國防預算增加一倍,並「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國防。中共(以及其它國家)的威脅現在幾乎是日本公民和大部分政治階層的常識。

世界需要一個自信、積極的日本,一個擁有個人自由、民眾認可的政府和法治的國家。世界需要安倍試圖建立的積極主動、參與性強、軍事能力強的國家。

安倍是日本的幸運,對美國人和其它自由國家也是如此。

不管怎麼說,安倍晉三離開時的日本比他當年接任時的要好。

作者簡介:

格蘭特‧紐瑟姆(Grant Newsham)是一名退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曾任美國外交官和企業高管,在亞太地區工作多年。他是「一個朝鮮」(One Korea Network)的主任,也是安全政策中心(the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和約克鎮研究所(the Yorktown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Shinzo Abe: He Will Be Missed」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表達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安倍遺孀告別丈夫 嘆事發突然 猶在夢中
賴清德以私人名義出席安倍葬禮 中共惱火
20年情誼 賴清德以「家屬親友」赴日悼安倍
安倍晉三遭槍殺 與父親同在67歲遇死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