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因應中共挑戰 「台灣政策法」可望通過

人氣 1287

【大紀元2022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預計8月3日審議跨黨派「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內容包含提供台灣軍援資金、賦予台灣「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地位等。專家分析,這反映出美國再度強調印太戰略的決心,並進一步認識到台灣是印太地區的主軸,未來對台軍售將朝向正式化、常態化發展,以對抗中共。

美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原先排定7月19日審查由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領銜提案的「台灣政策法」,不過由於共和黨議員表達還需要時間考慮,因此推遲到8月3日審查。梅南德茲表示,共和黨議員也許會提出修正案,但這部法案將獲得兩黨支持,他有信心下次審查會就會通過。

這項法案還要求成立「台灣安全協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在未來4年間,授權提供45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資金援助,並優先考慮台灣提出的援助請求。

法案將增加用於支持台灣防衛的年度戰爭儲備,金額從2億美元增加到5億美元。同時,法案還將要求賦予台灣「重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的地位,以此加強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這項法案被視為美國自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後,美國對台政策最為全面的調整。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26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談到,美國近年來對台友善法案不斷,是因為中共的擴張,讓美國意識到中共野心、威脅,因此將中共視為戰略競爭者。

與此同時,今年2022年北約戰略概念也提到,中共是「系統性的競爭者」。孫國祥認為,這是歐洲國家與美國的共識。對於美國而言,中共是戰略競爭者又是系統性的挑戰者。在中共不僅從軍事上,還包含政治體制、經濟、科技、網際網路等領域挑戰所有既有國際規則,台灣都是在最前沿。

美歐重心轉向印太地區

專長為研究兩岸關係的孫國祥說,「在捍衛國際秩序、規則當中,台灣具有其代表性。若是『台灣政策法』通過,台灣在北約非同盟國地位就確定下來,代表美國對台軍售正式化,一般化,常態化,這是對台灣最主要的影響。」

他說,若台灣像香港一樣,沒有辦法依照《中英聯合聲明》——這種國際秩序來維護自身權益,民主自由世界將受到很大的衝擊,因此在「台灣政策法」中,還可以看到美國以及北約各國對台灣在國際上的角色有非常大的關注。

「現在的國際形勢是北約、歐洲各國被美國要求支持印太地區,不是美國協助歐洲,而是因應印太地區緊張情況,美國反而要求北約來協助印太。」孫國祥舉出,目前各國官員紛紛來台訪問,其中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來台就是一個例證。

美:中共企圖瓦解民主秩序

目前許多美國政策分析家認為,即使烏俄戰爭持續,但是美國依舊不能將中心從印太轉往歐洲或是烏克蘭,「一定要在印太地區維持很大的嚇阻力」,印太戰略是重點,而台灣則是印太區域的主軸,孫國祥說道。

他分析,美國認為中共才是最大戰略挑戰,而非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挑戰頂多是能源安全、核武,而非體制性、系統性挑戰,「(但)中共是要瓦解整個西方的秩序」,包含大空、網路、政治體制,是一種全面性的挑戰。這種全面性的系統性挑戰目前看起來只有中共。

德國《圖片報》於7月2日發表一篇標題為「NASA局長警告:中國想占領月球」的採訪, 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表示,對中共的太空計劃感到擔憂,同時警告各國要提防中共占領月球。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榮譽教授丁樹範26日受訪時表示,目前世界分為美國與其盟友,以及中俄兩大勢力,太空領域進行競爭只是其中一環,現在美中在各領域,包含網路世界、各式新科技都是處於競爭狀態,換言之,目前是兩大陣營在各領域進行全面性的競爭。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紀舜傑26日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表示,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目前以「合作」、「競爭」、「對抗」三個面向來發展,台灣議題在美中關係中,則是運用在對抗的層面。

他認為,美國一直用台灣來與中共進行對抗,尤其在川普時代,明顯地向國際揭露中共威脅,在扭轉美國以及西方世界對中共的態度之後,美國對抗中共的手段變得越來越明顯。

則比較:李穹#

相關新聞
拜登會晤杜克 將認定哥倫比亞為非北約盟友
台灣關係法43週年 外交部:持續提升台美關係
李明哲感謝美國:平安返台與台灣關係法有關
布林肯談台灣關係法 學者:罕見提護台條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