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至今 普京外交和軍事壓力日漸增大

人氣 3471

【大紀元2022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俄羅斯2月24日開始入侵烏克蘭,下週六(9月24日)整整7個月。俄總統普京目前面臨越來越大的軍事和外交壓力。在戰場上俄軍士氣低落,頻頻失利;在外交上,莫斯科不僅和西方國家關係惡化,而且中共和印度也對俄烏戰持保留態度。

這凸顯普京在各條戰線上挑戰重重。

普京在外交舞台上日益孤立

普京在9月15日和16日所參加的上合組織峰會,成員國對俄烏戰的立場分歧。該峰會匯集了來自俄羅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四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讓中亞前蘇聯領土的領導人感到不安,他們擔心俄羅斯有一天也可能侵占他們的土地。

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俄羅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印度和中國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客戶,與俄羅斯的關係比較密切。但兩國首腦在上合組織峰會期間都對俄烏戰持保留態度。

「我知道,今天的時代不是戰爭的時代。」印度總理莫迪告訴普京。他們週五(9月16日)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了會晤。

「我在電話中多次和你談過這個問題。」莫迪說。

「我們必須找到出路,你也必須為此做出貢獻。」莫迪在罕見的公開譴責中強調。

這是普京遭遇的一系列挫折中的最新一次,莫迪告訴他需要「走上和平的道路」,並提醒他「民主、外交和對話」的重要性。

普京說,「我知道你對烏克蘭衝突的立場,也知道你的關切。」

莫迪的最新言論凸顯了俄羅斯在外交舞台上日益孤立。此前一天,普京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會晤。普京承認,北京對俄烏戰同樣有「疑問和關切」。

習近平表示支持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但也希望共同努力為世界事務「注入穩定」。

這些評論給普京希望利用這次峰會提升外交地位並表明他在國際上並不那麼孤立蒙上了一層陰影。

普京面臨軍事挫敗挑戰

上合組織峰會召開之際,烏克蘭南部和東部地區的猛烈砲擊仍在繼續。

近期,烏克蘭利用美國和歐洲援助的武器展開激烈反攻,使俄羅斯遭受了近7個月戰爭中最嚴重的挫敗。俄軍被迫放棄了其在烏克蘭東北部的主要堡壘。俄軍在一些地方逃跑時,留下了武器和彈藥。

烏克蘭聲稱已經重新奪回了大約8,000平方公里的領土。

西方國防官員和分析人士週六表示,在烏軍衝破之前的防線後,俄軍正在烏克蘭東北部建立新的防線。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爭研究所週六說,與此同時,烏克蘭軍隊正在穿越哈爾科夫地區的奧斯基爾河(Oskil River),並在那裡部署了大砲。自烏克蘭發起反攻以來,這條從俄羅斯向南流入烏克蘭的河流一直是新出現前線的自然突破口。

該研究所表示:「俄羅斯軍隊可能太弱,無法阻止烏克蘭在整個奧斯基爾河沿線的進一步推進。」

儘管俄軍戰事接連失利,但普京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上,誓言要繼續戰鬥。

專家:為對抗西方 中俄在互相利用

波蘭智庫「東方研究中心」(Centre for Eastern Studies)高級研究員、中國外交政策專家雅庫布‧雅科博夫斯基(Jakub Jakóbowski)9月16日在推特上發推文說:「中俄都沒有吸收西方的『聯盟』概念——基於共同利益、信任和友誼。」

「因此,不要對習近平在撒馬爾罕沒有充當普京的朋友,認為有損中俄軸心而過於興奮。」雅科博夫斯基指的是,習近平在上合峰會與普京會面期間,提到了對俄烏戰的關切,沒有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公開站在普京的一邊。

「不,他們有兩個共同的基本目標……那就是維持政權穩定和推翻美國的秩序。」

雅科博夫斯基認為,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中俄只能互相利用,因為找不到其它主要大國參與。儘管習近平在普習會上沒有支持普京入侵烏克蘭,但兩國的關係仍像以前一樣互相依靠。

「沒有其他重大的國際參與者可以幫助中國(中共)推進這兩個目標,對俄羅斯來說更是如此。」他說,「因此,(中俄的)這種關係將像以前那樣運作。」

雅科博夫斯基還說,中國(中共)不會為了俄羅斯「做出任何威脅其政權穩定的事情」,比如冒著被制裁的風險。

「它只會讓普京主義維持下去,因為替代方案(親西方的俄羅斯或瓦解的俄羅斯)要糟糕得多。

「我相信普京明白這個事實,無論有多麼苦和不愉快,這就是中俄多年來打交道的方式。

「現在唯一改變的是力量平衡,俄羅斯顯然成為了一個小夥伴,現在在中亞問題上受到習近平的公開約束。」

他還說,普京將不得不吞下這顆苦藥,因為這是「維持政權穩定和喘息空間」的唯一途徑,以在烏克蘭問題上反擊西方。

「順便說一下,栗戰書在莫斯科的講話相當於一件糖衣,給普京提供了更多的內部合法性。

「如果普京政權開始崩潰,中國(中共)將不得不做出一個根本決定:看著普京主義解體(威脅到中共的穩定和對抗美國的能力),或者用金錢和武器切實地支持普京(從而進入與西方的直接對抗,並有可能失去經濟穩定)。

「但局勢還沒有到那一步。因此,俄羅斯-中國軸心還在,只是不那麼直接了。」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吳釗燮:更多國家政要訪台 以行動支持台灣
德國印太報告首提台灣 關注台海安全
前總理莫里森:川普若重掌權 仍是澳重要盟友
川普轉變立場 要求支持者進行郵寄投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