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幅減持美債 日本等國增持

人氣 5249
標籤: , ,

【大紀元2023年10月21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drew Moran報導/秋生編譯)美國財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連續第三個月上升,達到202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中國繼續大量拋售美國資產,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美債持有總量同比增長近3%,達到7.707萬億美元。這一數字也高於7月份的7.655萬億美元。

中國減持了160多億美元,至8,05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5%,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值。8月份,中國投資者還拋售了約51億美元的美股,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保持了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美國國債外國持有者的地位,東京的投資者將其持有的國債增加了約40億美元,達到1.116萬億美元。

其它值得注意的增持的國家包括英國(360億美元)、加拿大(12億美元)和沙特阿拉伯(30億美元)。減持的國家包括比利時(20億美元)、瑞士(180億美元)、台灣(20億美元)和印度(6億美元)。

「漫長的告別」

一些市場觀察家認為,中國出售所持美國債務和股票是為了支持人民幣,以達到干預目的。據報導,北京官員已敦促國有銀行重振人民幣。當這成為一項任務時,中國就會出售美元資產,並用收益購買人民幣。

今年,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走低,創下2007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2023年,人民幣是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之一,下跌了約6%。

其他經濟專家認為,中國政府正試圖在經濟增長低於趨勢的情況下控制財政。因此,官員們可能正在利用政府資源來支撐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從第二季度的6.3%放緩至4.9%。這高於4.4%的一致預期。

多元化是中國戰爭儲備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政府債務約占中國外匯存底總額的四分之一,低於近十年前的59%。中國政府一直在儲備從黃金、原油到歐元等各種資產。

然而,一些經濟學家將中國逐步拋售美國資產稱為「漫長的告別」。

BMO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的投資銀行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波特(Douglas Porter)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在2013年底達到超過1.3萬億美元的峰值後,中國的持有量在過去10年中合計減少了5000億美元(或近40%),目前僅略高於8000億美元。在過去兩年裡,減持的勢頭明顯增強,很可能加劇國債拋售。」

如果中國失去對國債的興趣,它將不會是唯一一個。

對美債失去興趣

最近幾週,國債拍賣中投資者的需求不斷減少,包括對3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債券的需求。投資者興趣減弱的原因是聯邦政府向資本市場大量發行債券,以及對華盛頓財政路徑的普遍擔憂,許多人,如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都認為,華盛頓的財政路徑是不可持續的。

財政部在第三季度發行了1萬億美元的債券,預計還將有8,500億美元的債券湧入市場。與此同時,國債已突破33.55萬億美元,聯邦赤字接近2萬億美元。

儘管如此,債券市場還是出現了一些好消息,10月18日,130億美元的20年期國債拍賣凸顯了強勁且好於預期的需求。這為較長期國債的拋售提供了喘息的機會。

10月19日,基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自2007年7月以來首次於突破5%的關鍵關口。隨後回吐漲幅,再次回落至5%以下,但本月迄今為止,殖利率已上漲了約40個基點。

投資者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那裡得到暗示,他對紐約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表示,貨幣政策不會過於嚴格。

鮑威爾說,「現在是否感覺政策過於嚴格?我不得不說不會。」

2023年6月14日,華盛頓,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講話。(Mandel Ngan/AFP via Getty Images)

雖然鮑威爾發出了央行可能已經完成加息的信號,但如果經濟增長和通脹未能放緩,他也為進一步收緊政策敞開了大門。

他說,「儘管如此,記錄顯示,要可持續地恢復到我們2%的通脹目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低於趨勢的增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的進一步疲軟。」

美聯儲沒有跡象表明它將恢復其龐大的債券購買計劃。

該央行正在縮減其資產負債表,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其資產負債表攀升至8.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官員們尚不清楚美聯儲何時能將資產負債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他們在去年已經減持了1萬億美元。因此,一些人認為該機構不太可能再次開始購入國債。

原文:China Dumps US Debt as Japan, Other Countries Bolster Treasury Securiti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如何發展 美歐做法有不同
英國人權組織採取法律行動 阻Shein在倫敦上市
蘇州襲擊事件後 旅居上海的日本人提高警覺
北約任命荷蘭首相呂特為下任祕書長 一文看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