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泰雅精神》 幽默再現當代原民生活喜劇

人氣 50

【大紀元2023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維芬報導)台灣老牌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帶來作品《泰雅精神文創劇場》,是齣好笑又真誠的喜劇,讓觀眾透過演出中虛構的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的觀光表演,呈現出文化衝突的尷尬現場。

劇團今天(6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該團演出邀請四位族人(兩位阿美族、兩位泰雅族)扮演劇中的四位老中青角色,族人們在排練場共同演繹、交流,熟悉的族語響徹在位於台北市中心的排練場中,每位參與的族人都深感「太難得了!」,甚至笑稱「這是一齣沒有漢人的戲」。

劇中提到今天是「彩虹灣原住民文化村」倒閉前最終的營業日,一位熱情的女研究生專程造訪,她妄想能從蕭條的園區裡訪問到「真正」的原住民。開朗的北露、嚴肅的哈勇與天真的彼得,用笑中帶淚的告白,讓假山假水假原鄉留下最真誠的交流。

導演徐堰鈴除了在劇本創作初期,與編劇游以德Sayun Nomin不時討論表演學與族群議題,更在開始排練後,深感自己才像是個研究生,一直在接受學習泰雅文化的知識,也直到排練中後期,才理解這是一齣物質與非物質的對話。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記者會茶敘
2023年4月6日,莎妹的劇團記者會在台北舉行茶敘。左為導演徐堰鈴。(黃宗茂/大紀元)

至於物質(現實)的部分與非物質(精神)的部分在哪裡,則是劇組認為這個作品之所以會在劇場發生的重點,「像劇中研究生對族人提出的那些經典的田野調查問題,卻離這些努力在園區生活的原住民族人很遙遠。」

對於演員來說,原本很遙遠的部落記憶在排練場發生了,他們不但在講出台詞的同時處理舞台上的場景變化,還要對自己靈魂拷問,例如飾演劇中小男孩彼得的泰雅族演員張念誠Hola Taru,便不斷在思考「我本身就是泰雅族了,現在要扮演另一個泰雅族,那我要怎麼演?什麼才是泰雅族?」

而飾演劇中北露的阿美族演員卓家安Ihot Sinlay Cihek則是由於阿美族文化中說話的方式一向較為外放熱情,但泰雅族的說話方式則更為沉穩直接,光是一句稱讚的台詞,就讓她感受到不同族群的巨大差異。但所有人都很期待《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的演出發生。

等待許久的還有這齣戲的靈魂人物——編劇暨演員游以德Sayun Nomin,產生這個劇本的靈感來自於她與教授前往部落中進行田野調查時,遇到曾致力原住民運動的一位耆老,這位耆老告訴她:「無論別人怎麼說你,只要你記得泰雅精神是什麼,你就不用怕。」

自此之後,游以德Sayun Nomin就不斷思考究竟什麼是泰雅精神,最終催生了這個作品。

她形容這是帶著她所聽過的各種原住民笑話及觀察集結而來的一個作品,但在排練場中,她卻感受到另外三個族人演員也各自帶了他們家族的故事,因此產生了更多好笑幽默,卻又真實尖銳的笑話及台詞,「我們想從無痛的方式關注這個議題,讓大家一邊笑一邊思考好像哪裡不對勁。」

編劇說,劇場本來就是提出問題的場域,對於問題的答案,更適合觀眾在進場看完戲後,回家細細思索。

責任編輯:辛幼安

相關新聞
泰雅族特色郵筒 宣揚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傳統
台灣泰雅原舞坊訪加 演出感動加拿大人
改編部落故事《菈娃》 演藝泰雅傳統文化
環山獵人登山步道開通  體驗深度泰雅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